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王阳明到马斯克:感知虚拟,超越现实

[复制链接]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王阳明到马斯克:感知虚拟,超越现实

2016-10-10
微软咖啡

编译|王世龙
500多年前,遭宦官贬斥的王阳明辗转来到贵州龙场。相传守仁先生在龙场反思生平所学,终于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顿悟,开创了“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此后几百年间,心学虽然影响巨大,但其“心外无物,同归于寂”的观点却一直饱受争议。批评者说,阳明先生太强调人的主体性与心物感知,但客观实在存在与否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知。然而随着量子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这个世界的存在基础并不像大多数人所以为的那样坚实。
下面这篇文章从Elon Musk的观点开始,详细探讨了虚拟世界的种种可能。而其中精妙之处,竟与几百年前诞生的心学暗相契合。
《We Might Live in a Virtual Universe 》
Chrystopher Nehaniv   
Professor of Mathematical and Evolutionary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Elon Musk在几周前的Code Conference上说,我们的世界很可能是由一台聪明的电脑虚构出来的,它模拟得太过真实,以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虽然大部分的在场观众都笑得很开心,但说实话,Musk很可能猜对了。

Musk远非第一个怀疑我们世界真实性的人,这种观点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同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计算机模拟”,古希腊人认为现实可能是一种“梦境”。

要想理解这种假设,首先需要明白:我们有关“现实”的认知,其实并非现实本身。
按照《黑客帝国》中Morpheus的解释,现实是大脑对输入进其中的电讯号刺激进行编译的处理结果。我们体验到的世界既不真实,也不完美。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那人类中就既没有错觉、色盲,也不会有尔虞我诈。

此外,我们只能体验到所有经过感官编译后的简化信息。个中原因?去观察这个世界需要大量的处理资源——所以我们大脑把这个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式体验(heuristics)”(或者说有代表性地简化感官所体验到的信息)。大脑不断探寻我们这个世界中存在的各种模式,并且用我们的知觉去与之匹配。

总结下上面的观点:
我们有关现实的感知并非“现实”本身。我们所称之为“现实”的东西,只是我们大脑在处理从各种感官输入的信息洪流时采用的一种简化“尝试”罢了。
如果我们有关现实的感知本质上是大脑对信息流的简化尝试,那么无论这股信息流源自真实的物理世界,还是电脑模拟出来投喂给我们的虚拟数据,就都不重要了。不过话说回来,让我们去模拟世界,这是否可行?

下面就让我们从物理学角度审视下这个宇宙。
果壳宇宙的基本法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四种相互作用力构成了万物的基础:它们是强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引力。这四种力支配了宇宙间所有已知粒子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与平衡,让万事万物得以存在。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计算这四种力、模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那还相对简单,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早就这么干了。然而,当你一旦把为数众多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间的影响考虑进来,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不过,这些也只是计算力而非可行性的问题。

然而,物理学家们却会强调,在计算机中模拟整个宇宙不具备可行性——不是因为模拟宇宙太过复杂,而是因为一台能够模拟宇宙的计算机甚至要比宇宙本身还大。为什么?如果想要模拟计算粒子们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你得先储存记录有每个粒子的初始位置、自旋模式和它们种类的海量信息,而这需要用极其巨大的物理存储空间。

实际上,你不需要物理学博士学位就能理解上述这番话的道理。然而,由于物理学家们的数学思维倾向,上述观点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那就是,模拟出一个完整的虚拟宇宙,与创造出一种让你以为生活在完整宇宙里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

让我们再认真回顾下“探索式体验(heuristics)”。其实许多计算机场景之所以能够实现,与人类大脑很容易被骗这一特性密切相关。从计算机实时处理图像与视频流(包括许多非常重度的音/视频延迟),到Ping延迟,再到其他很多的事情。人们在处理这些时巧妙地用到了很多小技巧,让我们以为其处理的对象都是连续且正常的,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这些小技巧并不复杂,他们基本的套路如出一辙:把细节精度降低到能够让品质和复杂性取得平衡的最优点,这样人脑就无法分辨出其中的差别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把戏能让模拟宇宙所需的运算量大幅降低:别去渲染那些没有人关注的东西(这一段和阳明心学中“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寂”契合——编者)。如果你感觉到身体里有轻微的刺痛,那说明你非常熟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观察者效应。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那些最微小的粒子是否存在,仅仅取决于它们是否正在被观察。

还有个取巧的办法你也可以试试:那就是把宇宙设计得看起来广阔且无限(尽管它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把戏在游戏制作中很常见。你可以通过减少遥远物体的细节,或者让物体设计成只有被观察时才出现,这都可以在节约大量运算资源的同时让世界看起来很广阔无垠。如果光这么说很难理解,请参考下一款名叫《No Man’s Sky》的游戏——这款游戏可以根据你探索的范围定义世界大小,甚至可以用程序生成出整个虚拟宇宙。

《No Man's Sky Gameplay Trailer》
最后一个设计的要点是,记得为这个虚拟世界添加一些基础的物理限制:比如让探索其他星球变得异乎寻常的艰难、甚至根本无法抵达,这样你虚拟出来的生物就会被搁浅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比如光速限制和宇宙的指数式膨胀)。

如果你把上面这些小“把戏”和数学上的一些处理“技巧”,比如循环模式和基础的分形几何结合起来,最终你会得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探索式模拟模型”——一个看起来无穷无尽的世界。但光靠这些,我们还无法从根本上解释马斯克(或者其他人)提出的,人类有很大几率生存在虚拟现实中的猜想。

虚拟现实的逻辑与数学推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牛津大学哲学家Nick Bostrom最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虚拟世界”的论点。这些观点在一些先决条件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最终可以推导出我们的宇宙极有可能是被模拟出来的结论。
1.模拟宇宙是可能的(前提一)
2.所有文明在有能力模拟宇宙前都会走向灭绝、失去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趣(悲观论调);否则的话,当某些文明的技术发达到能够模拟宇宙的程度时,他们就会开始创造自己的虚拟世界。
3.一旦文明有能力模拟世界,他们的社会就会创造出各种类型的数不清的虚拟现实(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4.当模拟的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从其内部又会孕育出新的虚拟现实(如此循环往复)。
根据以上的推理,通过数学稍做计算,你马上就能发现和难以计数的虚拟现实相比,我们生存在一个真实世界的几率其实非常之小。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有可能生存在真实世界之外,深入至少20层的虚拟世界“恶性”循环之中。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感到非常害怕。一想到我们可能生存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循环中就….浑身战栗。不过,后来仔细想想,事情倒也没那么糟。

“真实”无足轻重,“信息”才是关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并不等同于现实本身。现在让我们稍微花些精力来做个假设,假设我们的宇宙是一台正在进行虚拟运算的计算机。基于这个假设,我们还可以再做出一系列逻辑推断:
1.如果宇宙是被模拟出来的,它会是一些基本信息——字节和比特的混合。
2.如果宇宙是由信息或数据构成的,那么你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例外。
3.如果我们本质上都是信息,那我们的身体也不过只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态罢了——就像是阿凡达中的“虚拟化身”。信息最方便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和特定的对象绑定。你可以用任何你希望的方式复制、转换或改变它(所有你需要的只是恰当的编程技巧)。
4.对于任何有能力模拟世界的文明来说,他们都可以为你的“个人”信息提供一具新的“化身”(因为这难度远比模拟一个宇宙低得多)。

总之,这意味着我们本质上由信息构成,而定义你的这些信息并不和特定客观对象(比如你的身体)绑定。哲学和神学家们已经就身体与灵魂(心灵或者其他随便什么称呼)的二元关系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辩论;而上面这些探讨只是为万千世相的存在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让我们来总结下。
现实即信息,我们也是。模拟是现实的一部分,因为世界在对自己进行模拟——从那些被模拟的事物的视角看,他们自身即是真实的。
正因如此,现实是那些我们能感知到的存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在量子空间中没有客观性——只有对事物的主观感知。甚至还有些被很多人认同的理论称,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物体,都是来自于宇宙另一面的信息的投影——或者其他宇宙的投影。

微软Holoportation系统,可以将人体或物体的三维全息影像实时传送至千里之外。让天涯触手可及
所以,从本质上说:所有你能体验到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模拟的宇宙和被其模拟的母宇宙都是真实的,因为“现实”只是由其所代表的信息来定义——无论这些信息储存在哪。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0-31 16:47 , Processed in 0.3853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