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弧学理论的疑问与思考-3
传统科学是经由对自然观察进而推理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自然现象。可以说不同时代,现象领域发现的不同的论据,不断地迫使科学家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对运动现象的观察而建立牛顿三大定律,为解释布朗运动而建立分子动理论,黑体辐射引出量子理论,光的双缝干涉和光电效应则反映光的波粒二象性。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建立起来的,黎清这些概念也比较重要。下面我通过列举传统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及弧学概念,以期能够对应起来。
一、现代物理学一些概念
1、电子 人们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荷,电荷间遵守着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则。
当然物质为什么会有带电性,人们还是不清楚的。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汤姆逊通过测量阴极射线核质比发现了还有比氢原子更小的物质微粒,并把它命名为电子,从而也开启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人们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描述原子核和电子运动的关系的模型,经历了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到波尔的跃迁模型,再到量子力学的概率波,标准模型。
2、光子 牛顿从光的折射现象,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托马斯·杨和菲涅尔的实验清晰地证实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特性,从而建立起一套光的波动理论。麦克斯韦的理论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实验由赫兹完成,这似乎标志着光的微粒说的彻底终结。而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的能量与光强无关,而仅与频率有关,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提出光的量子化论,康普顿散射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现代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认为光是一种规范玻色子,是所有电场和磁场的产生原因。
3、磁和电磁场 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磁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其他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的。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法拉第又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在这些基础上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由此引出了电磁场的概念。现代科学认为原子中电子的磁性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电子本身具有自旋,因而能产生自旋磁性,称为自旋磁矩;另一个来源是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时也能产生轨道磁性,称为轨道磁性。
4、光电作用 关于电和光的作用,传统物理有原子光谱现象和光电效应。我们知道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受激发后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产生的。玻尔就是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现象,而建立量子化的原子模型,即原子中电子的能阶是离散的。现代量子力学则是说电子不仅有轨道角动量,而且还具有自旋角动量,这两种角动量的结合便成功地解释了光谱线的分裂现象。光电效应是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的现象,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
二、弧理论的相关解释
1、电弧旋 类弧子构型是由光、电、磁三弧合成的。光弧和磁弧是实弧,本底弧。 电弧是虚弧,过渡弧。电弧只能产生于光磁互换,是非连续性的“动”态弧。
在自然状态下,类弧子时空场像是个刚性“空壳”,电旋线沿着其球面“旋行”。测量条件下,只是些眼花缭乱的弧旋轨迹“云”。外加能量的扰动,不能改变类弧子的特定构型,由此所引发的改变,在构型内场仅仅限于电弧旋状态的对应变化,且这些变化仍旧遵循弧合原则。在构型外场则表现为对应的辐射或吸收的频率变化。
说电弧是非连续性的弧旋线,这是因为组成其“质点”的各个单元,是对偶两个极点在弧子球面上扭旋过程的轨迹线。因之时空场在本质上有那么一个“寸头”(时间和空间在量上的相对差额)。两能弧间的相互转化就必须满足这个“寸头”才能进行。
物理时空中,描述这种能阶变化状态的最直观的“质点”是物理学中最常见的所谓“电子”。事实上,电子非“子”。它是类弧旋的量子化“片段”。电弧旋线正是这些“片段”的集合形式。所谓电子,其实是能以弧形式在迁渡过程中特定扭旋的量化形式。电子是体现这种量化形式的最小单元。
传统物理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核及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本身不带电,原子电离失去电子则带正电,那么这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对应弧学中的什么概念呢?当我们说观察到一个光子、一个电子,传统物理解释说是原子辐射一个光子,电子逃逸形成自由电子。而弧学中电子旋线应该是和类弧子结构一体的,如何会出现自由电子呢?
上述关于类弧子和弧旋线的阐述中, 类弧子的特定构型对应于传统物理的氢原子电旋线沿着其球面“旋行”,是指有那么一个“片段”在动,而这个动的“片段”对应就是传统物理电子的概念?
2、光电磁作用 先生在《量子纠缠的弧几何解析》有如下描述: 在光极处,磁光弧旋湮灭表现为光子辐射,进而引发基态(固有惯性)激发。足够多的辐射,将改变类弧体的本底光弧基态,产生一过性的磁(性)致能阶扩增,导致类弧子原时空性状的相应变化而产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对应于物理学中的运动能、力等概念。燃烧就是一种普遍可见的辐射态。相对于观察系统而言,其内部的磁光弧旋转化过程,多呈“表征”特性方面的改变。
在磁极处,光磁弧旋湮灭表现为光子吸收,进而引发基态(固有基频)跃迁。足够多的吸收,将改变类弧体的本底磁弧基态,产生一过性的光(性)致能阶扩增,导致类弧子原时空性状的变化而产生粒子“自旋”状态的变化,对应于物理学中的角动量、电磁力等概念。加热就是一种普遍可见的吸收态。相对于观察系统而言其内部的光磁弧旋转化过程,多呈“内秉”特性方面的改变。
类弧时空场中,电平面光极侧部分,称光电场,其场效应以光电效应为主。磁极侧部分称电磁场,其场效应以电磁效应为主。弧旋线称电子旋线,对应的是电场效应。光场、磁场是二维静场,相互倍律耦合而产生出三维的电动场。
类弧子是大弧和小弧的弧合构造,可否这样理解,类弧子再和其它能子作用,即类弧子吃吐光子,这个吃吐过程形成电弧旋,也即电子?
足够多的辐射,将改变类弧体的本底光弧基态,产生一过性的磁(性)致能阶扩增,能阶扩增是指NS的长度变长,变长多少?
一个类弧子如果不与其它能子作用,它一直保持不变,一个类弧子如果吃吐光子平衡,它也“长命不死”,按照我们经验的观察,日常中的元素原子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原先这个类弧子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形成,源于能的自然无序性?这个类弧子何时消亡,会有这么一天吗?
3、原子和分子 引用《关于弧学理论的疑问与思考-2》中: 刚性弧合:也就是沿类弧子时轴光极矢向的弧簇化,从而衍化出天然的自然元素序列。天然元素的排序,依据弧学倍律是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序列间隔单元的,即流行的定义方式——单电子。这是一类能——能的弧合态,是类弧子沿时轴为中心轴的“套叠”结构方式,呈能量时空特性。
柔性弧合:也就是沿类弧子空间轴射线方向的弧簇化,从而衍生出物质分子、物质微粒、物质团块,乃至继后的所有物质形态。这是一种倍律原则下弧合双方“共享”其各自基态能的弧合序列,“共享”单元即流行的定义方式——化学键(电子对)。这是一类电旋弧——电旋弧的弧合态,是类弧子沿空间轴为中心轴的“套叠”结构方式,呈物质时空特性,也即日常习惯中的平常时空。
1)这个是氢元素
2)这个是碳元素?有“6个电子”的说法吗? 弧理论中,氢元素如何变成碳元素的?(传统物理是氢聚变生He4,3个He4相撞生成C12) 3)柔性弧合的分子构造是怎么样的,有图吗?
4、量子纠缠 引用《量子纠缠的弧几何解析》 来自光磁弧旋自耦合态和磁光弧旋自耦合态的闭合弧旋环,其实就是所谓的纠缠态。所谓纠缠现象,其自然本质就是原始时空场单元化的最简表征形式。在适当和持续的外部作用条件下,促使该原始场得以激发,其结果就是弧旋环尺度上的动态扩增,物理上表现为纠缠态存续在时空上的继承性。但无论这种激发性扩增怎样发展,都不可能变更其固有的双开旋耦合而来时“胎生”的动态闭合本性。任何打破弧旋环构闭合状态的因素,都将直接导致环构中两个弧旋中的一个发生“塌缩”,从而令与打破的“那一刻”对应的空间结果也即刻被“固化”下来。作用对耦的另一半,因应耦合破坏也必定同时塌缩。
两个纠缠的粒子相离很远能够相干,是由于这两个弧旋还是同属一个类弧子结构?弧旋环尺度上的动态扩增,是什么意思,类弧子平面半径扩增?为什么在日常空间中表现为相距很远?
以上的问题或许有一些理解浅薄,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