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eagle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Eagles: 读《弧的原理》的疑惑与发问(2)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1#
发表于 2019-7-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19-7-7 07:08
问题5:单一的弧旋线对应于自然界的氢元素,其类弧构造的对称结构,就是所谓的“氢气”。前后文看到的信 ...

寻常氢分子是双旋结构。还有以电子平面为对称的异构型,诸如镜像对称、相位对称等。


在寻常氢分子双旋的加上一个或二个氢原子的异构体,就可以形成三个天然的同位素,分别是1H、2H、3H)。搭建其他的也有可能,但非天然也不稳定。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2#
发表于 2020-3-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Hi, Mr Eagles.

好问题!稍后讨论。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3#
发表于 2020-3-3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问题。

看上去似乎是部分与系统、自性与本性、智能与本能、局域与全域有穷与无穷、相对与绝对等等诸如此类的对应关系,归根到底,一句话:能与物的关系。换言之,也就是关于自然自在的“能元说”和“物元说”。

人,物属而非能。人类的物质属性在其极初层面决定着人类关于自然的一切效应。物元说即关于此效应作用的逻辑构造,简言之,关于“物——物”的关系。物元说”不解释能、能在、能——能效应。物元说以物质第一性为其逻辑规则来解释物源性命题。

能元说”指的是自然自在之能在第一性,以能在第一性为其逻辑规则,解释能、能在,并由能及物,说明能元性命题。

其实,这就是一个基于自在人性基础之上的“途径选择”的简单问题。任何选择,相对“天理”而言,皆无对错,仅分优劣。

因为,任何“选择”都意味着该“选择”的被规定性以及该“选择”结果的被合理性。无论人类意识到或无意识这样或那样的“被”和谐作用,都注定是天造演员而非舞台。或许,觉悟到舞台并利用之为演技服务会比仅仅做个演员多少困难一点吧?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4#
发表于 2020-3-3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万物看上去彼此独立,其实是彼此关联构成了一个巨系统的。如何对它进行“格式化”,或者说怎样看待它,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更基本的哲学问题。

但无论科学观或哲学观,都难以脱离开时间性和空间性而孤立存在。换言之,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又进一步构成了一切观念存在的先决条件。

那么谁有先决着时间和空间呢?

这就是科学和哲学所共同面对的所谓的“终极”问题。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5#
发表于 2020-4-2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即自洽。
它既非具象,也非抽象。可想象的比方就是“首尾衔接”。

逻辑无矢性。
它既超越于时间和空间,也与之关联。

逻辑即关联。
它是超验的,先天的,不可直接描述的。任何对其超验属性的尝试,都是基于经验基础对超验元性“标准化”转换后的认知型网络规则。

逻辑非共享。
任何个体的逻辑体系都是私属的。所有意识性交流,都是私属逻辑间的关联属性,而非私属逻辑之间的交换、过渡或移植。这是生物自私性的精神根源和依据。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6#
发表于 2020-4-4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联关系,首先是本能性的。而决定本能能动性的根本要素是同质化。简言之:同质性既是本能的基础也是其作用边界。

常言道:鸡同鸭讲。并非仅仅是鸡和鸭之间语言不通,也含在了鸡和鸭不在同一个“同质化”圈子里。

鸡和鸭都是生物,皆在生物圈。放大些来看,鸡和鸭也在物质圈,与地球人一样,可以被视为相处于同一个同质化的圈子——地球圈,尽管其各自的能动性相互差异。再逐步放大一些来看,可以说人类是太阳圈、银河圈、室女超星系圈、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圈等等,最终,如果宇宙被视为纯粹物质化的,那么,人类所处的截至目前最大的圈子就是宇宙圈。

单就人性而言,其能动范围的界定边际:“大”不出宇宙,“小”不过原子(素)。

假定一切由天然元素构成的“部分”被统称为“物质”的话,人类本性的极限作用圈即物质域,物质即人本

如今看来,物质(或人本)有其“短板”:

一是确定性的丧失。原子层面之下的量子世界是其明证。
二是被时间和空间“捆绑”。抽离开了时间和空间,一切理性结果(宗教和科学等)皆失效。

如此,就有必要在更高的哲学维度上考察一下物质“短板”的成因。

超越物质形态的“天然品”会是什么呢?显而易见,当属能量,至少有一个能量守恒原理来支撑这一说法。既然一切物质都难以挣脱时间和空间之绳索而“有始有终”,唯独能量可以不拘时间和空间而“永生不绝”的话,就可以再推进一步,把物质和能量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东西,也因此,可以认为能量比物质更“高级”一点。于是乎,可以概而化一地做出个基本假定:

能量乃万物之源。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7#
发表于 2020-4-4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能量乃万物之源”成立的话,人类关于自然的初始印象或许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换言之,我们截止当下的所有关于自然的理解,不过是犹如皮影戏那样,仅仅是物——物相互间能动性在物质属性之布景上的“投影”罢了。一旦没了光,一切皮影戏也就不得不收场了。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8#
发表于 2020-4-1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eagles 发表于 2020-4-12 05:36
先生所言极是
1、引用前文:

你好,Mr Eagles。

谢谢你对弧说的基本原则的正确理解。

说几句:

1、弧的确是关于自然条件下纯粹能态的理论假说。
2、弧几何体系是弧假说理论的方法论系统。
3、弧假说首先是“先验”性观念,且逻辑自洽,适用于“能量圈”。继而延伸到物质层面,取“物质圈”的一切知识成就再对其反驳和批判。如果弧理论逻辑不能被“物质圈”所证伪,且有利于说明和解析“物质圈主要原理”的原理的话,就反证了其先进性。于此弧理论的应用过程,其“先验”性特征也就被物质世界的“经验”性特征所逐渐取代了。
4、理解和学习弧理论有两条基本途径:
一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多路径“普修”方式。熟悉什么就结合弧理论探讨什么,利用弧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几何方法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再解读”,逐渐积累和扩展,最终形成超越个体本能制约的“新型”世界观。
二是“孤门独道”的“专修”方式。也很简单,先是忘乎所以的“生吞活咽”下去,再慢慢“死搬硬套”地消化于“物质圈”。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9#
发表于 2020-4-12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eagles 发表于 2020-4-12 05:38
1、结合《弧的原理》一书中的分类:
绝对弧;绝对弧合,相对弧合。
绝对弧合中有弧线、弧面、弧子;

绝对弧中,弧径与弧弦的数量关系遵从倒数关系。

当绝对弧的“数”元定义为“1”,其哲学意义是“孤在”时,绝对弧的“量”元描述将基于且只能基于绝对化的“径”或“弦”来满足定义。换言之,在确保“数元”= “1”绝对不变的条件下,绝对弧自带了两个“量元”标准——径系和弦系。两系之间的量元在数元“同一”的条件下,互为倒数关系。也就是说,满足数元绝对性条件下的量元必定是相对性的。两者都不能各自独立且完备地描述绝对弧的数元特征。

结合一下“物质圈”中传统数学关于“1”的定义基础,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两者关于“数”和“量”的元观念方面的区别。


“问题一”:两个绝对数元“1”在弦系量元基础上的关系律。
“问题二”:两个绝对数元“1”在径系量元基础上的关系律。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0#
发表于 2020-4-1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PS:

注意:上述讨论中是不涉及任何“物质”形态的。所有讨论都是纯能形态。因为物质尚未从能态分化而“出生”。用大白话讲:这里没有人的立场,因此被称之为“先验”。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2 07:39 , Processed in 0.5350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