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3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从物质时空观到弧理论的思考-1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Jupiter的提问,也很乐意一起深入讨论。

为了方便展开,冒昧对文中问题进行简约归纳,大致可分成两个基本问题:
1、时间和空间(或说时空)的本质。2、弧说的自然基础及认识逻辑。

诚然,这些问题都是与人类属性相关联的“烧脑”议题,让我们逐次展开。


关于传统的物质时空观,Jupiter先生已做作了精彩的概括,也另有极为丰富的其他书著资料可供参考,于此不赘。我们就把议题颠倒一下,从弧开始,然后再回归到传统中来,分题阐释。

弧说原理其实很简单,除了相对于大家的思维习惯而言的陌生感之外。在弄明白弧说在说什么之前,恐怕要“委屈”一下大家,暂时放置一会儿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惯”。

介绍弧说之前,有必要先理清几个基础概念,如下:
1、态:天然的原在性状。
1、自然元态:能。天然条件下的绝对、唯一、全同、原在、静止、实在。
2、能:能的自在同一态,或说纯能。其基态是光和磁。不可交互或说不可见。
3、能量:能的自在统一态,或说寻常物理能。其基态是电。可交互或说可见。
4、宇宙:能与能量的总称。宇宙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自然本体“也即电态体系,并非等同于自然元态(体)。宇宙是一个闭合连续且缩合开放的自源性系统。因能量而闭合连续,因能而缩合开放。宇宙是自然元态中的局域,是能和能量的交合系。可观测的宇宙只包括电态,不包括光态和磁态。
5、时间和空间:能的级与量之比。仅存在于能量系。能无时空。
6、物质:天然原在的光电磁交合体系。其基态是原子。直白些说,原子是能与能量的天然”界限“。

所谓“弧”,是一个关于自然本质认识论的核心概念之词。弧不对应任何天然“实物”。简约的说,“弧”更应该是表达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关系或方式。有道是:人直了,天就弯了。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沙发
发表于 2017-1-8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传统思维(或说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也就是形形色色的物体,诸如星云、星系、星球、物质团块、分子,以至原子、亚原子、基本粒子等。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的是所谓的四种力,进而组成了我们目前的宇宙体系。


但是,这种认知方式回避了若干核心的基础问题:

1、物质(或说那些基本粒子)的本源来处是什么?物质世界到底有无一个所谓的”底“?假如有,这个”底“划在哪里?如果没,为何它是有限的?
2、为什么有力?力的本源是什么?力究竟体现了何种自然关系?力学规则为什么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四种力究竟是最终的某一种?抑或是画蛇添足?甚至根本没必要有这些力?
3、能为什么守恒?为什么不生不灭?它来自哪里?去往何处?能有”源泉“吗?其”原生态“如何?常识中,既然万物生消于能,能生物,物产能,能和物可以被等同看待吗?为什么能?抑或为什么不能?两者之间真的是E=MC2吗?这个方程完备吗?
4、为什么会有时间和空间?它们的意义和本质是什么?究竟是时空一体?还是各自独立?它们究竟是原本就不可拆分?还是仅仅人择所致?时空到底几个维度?四维?十维?无数维?抑或原本就只有一维、二维和三维?
5、人类算什么?一个生灵物块还是宇宙老大?是老大?但她迟到于宇宙,且根本无力驾驭它,甚至无力控制其自身。是一个物质团块?她又凭什么就具备”超“物质的优越地位而感知和认识宇宙而其他物块则不能?人类确定他们的这些感知是真实可靠的吗?假若感知不可靠,那么什么才是可靠的?可靠的方式有吗?它是什么?人类是在这个可靠的”里面“还是”外面“?在里面的话,人类如何了解这一”可靠的“全域?在外面的话,人类又该如何定义其自身相对于这一可靠的”全域“算什么“?人类的精神活动,究竟是不自觉的被天然地利用着?还是自觉的在主动地创造着?人类精神又是哪家的"鬼"?

云云种种的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本性问题。人类的天然本性,毋庸置疑地先决定了她关于自我和外我的所有质疑。”鸡同鸭讲“的另一层含义是道(质性)不同而不相谋吧。同质交合,异质无为。

一直以来,无论哲学、物理学、生物学都尚未彻底解决人类基本属性这一问题。”人是物质的“,这是历史至今最为广泛接受的看法。换言之,人类的认知源于物性,因此,当今物质世界或宇宙就成了人类的”同质系“。人类对这个同质系进行历史求源,导生了”大爆炸“、”死寂“、”大膨胀“、“大塌缩”、“多宇宙”,以及”原子核“、”亚核“、”基本粒子“等认知理论。结果呢?原本寻常的、确定的、有源的物质存在(包括人类自身)变成了莫测的、随机的,无源的了,甚至最终可能化为一段”无依无靠“的弦,还横生出了那么多的”刺儿“(维度)!

人类的天然直觉在暗示着我们自己,”这不怎么对头!一定是哪儿出了差错。”但这个差错是什么?它在哪里?其起因又如何?……转了一大圈,我们又回到了存在的最初起点。


中国哲学传统和思想界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如果我们能转换一种思考方式来看,一切问题或许会变得非常简单和格外清晰。无论如何,试错总比不前好一些。弧说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而创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希望大家小有喜欢,各自“试刀”。

下一个阶段,开始扼要介绍弧几何原理及其基本型构。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板凳
发表于 2017-1-1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简单地讲,现代科学的根基始于几何和代数。其元概念分别是“点”和“1”。“点”的哲学与自然意义可以归纳为“有”或“无”。

”点“是事物具象的形式符,是事物存在与否的定性起点。而”1“或”0“则是对”点“形式符的进一步抽象,也是事物存在多寡的定量起点。

代数归源于几何,几何归源于”点“,”点“归源于”具象“,”具象“归源于生物感知模式,模式归源于具备感知力的生物客体所处在的事物基础。这个基础目前最流行的被认为是物质。

如此下来,现代科学就涉及到了一个“胎带”的系统初始化问题:物质 = 自然宇宙的初始“点” = 1吗?

科学发展至今,其最根本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自身模式。换言之,是对自身起源的原初“点”的挑战。无论微观或宏观,科学都正在把那个“点”化为某种“波”。

让我们暂时放弃一下根深蒂固的传统“点”,换个思路看一下。

为了叙述简洁,这里不进行论证,快刀斩乱麻,一步到位。

弧说只有一个前提假设:
“能”是自然实在性的唯一基元。

定义:
“能”的形式符为弧。弧的形式定义是无质量的四分之一圆周形。

参考图示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地板
发表于 2017-1-1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先生所叙极是!

也跟着说几句:

文明始来,关于自然本源的人类思想大体可划分为东西两系。区别在于两者的思想路径及其方法。最终,两者将会殊途同归。

西方模式 = ”原子“+解析 = 现代科学
东方模式 = ”太极“ + 归纳 = 中国传统文化

之所以中国传统哲学的衍生体系叫”文化“,也是相对于所谓”科学“含义而言的一种笼统称谓。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的地方是缺少了一个”适配“等价的所谓“科学式”的方法论体系。在哲学最初的立意上,两者等价,并无差别。东方哲学甚至更深刻于西方哲学,譬如:“无”、“无极”、”元气“等概念的提出,而西方则把这些更多的发展成了宗教。

弧观点看,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对象更偏重于“能“或说”能在”,西方哲学则更偏重于“物“或说”物在”。由于物质来源于能,是能的一种量在体现,所以其发展尽头也必然将与东方哲学相互“归化”。今天看来,有点意思的是:东方思想好像在“坐等”着西方思想长途“奔来”似的。

弧几何提炼自西方科学成果之大成,它填补了东方文化的数理基础。弧几何之所以涵盖了两者,因为弧几何原理植根于自然能,是关于“能”认知的方法论。

有曰:宇宙无能而无为是也。能者,唯大,形而上。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
发表于 2017-1-15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弧几何学分两部组成,一部是描述能的,另一部是描述能量的。前面部分讨论的是纯能条件下的弧几何。接下来讨论能量(物质)条件下的弧几何。

我们知道,物质态是运动的,能态是静止的。能是如何“活”起来的呢?

事实上,能“动”完全是自发性的。自然世界中,能不需要任何“第一推动力“来使自己运动起来。宇宙中也不可能有任何超越能基态的外在事物。

在完全等同化的纯能世界,你虽然可以画取任意大小的弧、弧面或弧子,但这些结构都是“虚”的、“死”的。这里没有运动,是绝对静止的。

让我们想象着在纯能中画出一个 r = 1 的二维弧面,再画出一个 R = 2r 的二维弧面。让 R 弧面的圆周过 r 弧面的圆心。如图所示: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
发表于 2017-1-16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还是聊类弧子构型,今天聊它的物理意义。

在类弧子构型中,只有两条相互弧合(相互垂交耦合)的能弧(也称实弧),和一条二者间的过渡态——弧旋(也称虚弧)。两个能弧的弧合,就产生出了一个自发性时空场。该时空场有如下特征:

1、只有三个维度。一条时间轴(偶合轴),两条空间线(两弧共享的弧弦线,也即类弧子平面的直径)。
2、两极性(耦合轴线段的两个端点。也就是小弧的圆心,或说大弧圆周的某点,和小弧圆周在耦合轴上的交点)。
3、如果耦合轴的轴旋角度=0的条件下,其“长短”发生了改变,就可以导生出同轴套叠的更多时空场。
4、如果耦合轴尺度不变仅发生轴旋角度(0-360度,逆时或顺时)改变的条件下,将导生出一个同轴旋时空场。
5、耦合轴的双矢性,即时间箭头是对偶双向的。
6、时空场极点间的任何过渡过程都是内秉自旋性的。
7、单一时空场中的最大速度单元是类弧子平面的弦线与共轭轴之比。
8、单一时空场中的最大质量单元是共轭轴与类弧子平面的弦线之比。

下面给类弧子构型的各个“要件”进行物理赋义。

因为构成自发时空场的两条弧都是能弧,但量差异向。引入光和磁分别对应大弧和小弧。大弧称作光弧,其圆周与共轭轴的交点叫光极。小弧称作磁弧,其圆周与共轭轴的交点叫磁极。

弧旋产生的旋弧呢?旋弧即非光弧,也非磁弧,旋弧不是标准弧,是类弧。旋弧是光磁两弧的“中间状态“,它的属性来源于其母弧,是两条母弧属性的“合成”演化态,且其属性必定跟随其在时空场内的过渡状态(位置)而发生不断变化。因此,它是一个具有周期消长特征的、内秉的光磁二相性的类弧。当今时代,满世界瞅瞅,谁最像它?毫无疑问,是电。所以,类弧子构型中的旋弧也被称作电弧,或电旋线。类弧子平面也因故被称作电平面。电弧旋线的最大扭旋角度是180度。

总结一下,如图:


好了,现在可以简单地说类弧子构型是由光、电、磁三弧合成的。光弧和磁弧是实弧,本底弧。电弧是虚弧,过渡弧。电弧只能产生于光磁互换,是非连续性的“动”态弧。

在自然状态下,类弧子时空场像是个刚性“空壳”,电旋线沿着其球面“旋行”。测量条件下,只是些眼花缭乱的弧旋轨迹“云”。外加能量的扰动,不能改变类弧子的特定构型,由此所引发的改变,在构型内场仅仅限于电弧旋状态的对应变化,且这些变化仍旧遵循弧合原则。在构型外场则表现为对应的辐射或吸收的频率变化。

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广泛存在的类弧子构型是氢原素。


----------------------------
插几句:

之所以说电弧是非连续性的弧旋线,这是因为组成其“质点”的各个单元,是对偶两个极点在弧子球面上扭旋过程的轨迹线。因之时空场在本质上有那么一个“寸头”(时间和空间在量上的相对差额)。两能弧间的相互转化就必须满足这个“寸头”才能进行。这一“寸头”对任何类弧子时空场都是一个常数。维系时空场结构的刚性不变,光弧变磁弧时,就需要“添加”一个寸头,而磁弧变光弧时,就需要“减少”一个“寸头”。也就是说能弧转化一定要“定量化”进行。对于一个类弧子时空场,无论是多个“齐头并进”的弧旋,或者“一一接续”的弧旋,在两个极点处,都将表现为互不相干的、全同的单个儿“寸头”。相对于时轴而言,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单位时间中“出现”或“消失”的“寸头”的总个数,换言之,也就是频率。

通过上述阐释,大家也都明了,这个“寸头”实际上就对应于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概念。大家也就搞清了平常时空中为什么能的吸收与释放必须是量子化的?这就是自然界量子现象的根本成因。

当光磁转换(或说时轴的震荡次数)在时空场中被某一指定时间量所定义时,类弧子构型中的那个“寸头”的具体频度也就被确定了。

例如:定义s(秒)作为测量尺度,那么,这个“寸头”常数就是普朗克常数的理论值。“寸头”频度就是定义时间量条件下的频率。因而可得关系式: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
发表于 2017-1-1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过奖。

跟着Jupiter先生顺几句:

“习惯成自然”,思考方式也是如此。无论弧几何还是传统经典几何,都是提供人们进行“规范化”思辨的某种惯性框架及逻辑条件。人的思想为什么会时常变化?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那样多的改变?支持着“能够变”和维系着“不断变”的条件,显然不是到医院通过手术方式换个新脑壳子就OK了。究其底因,还是支持其思辩的那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某些变更的缘故。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命体的一个共同特征。直白地说就是“进进出出”。 人类思辨也是这样。略有不同的是,物理生命的维持是通过“食物流”的接续,精神生命则是通过“信息流”。虽然物理食粮是物质团块,精神食粮是信息,但某种意义上,都是“进什么出什么”,不进则亡。

精神存在的自然基础并非纯科学理化性质的。思辨能力仅仅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功效方式,不是其全部。精神现象还包括了本能、直觉、欲望等。“孩提无知”,并非他不懂,而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采集和次序与规则的输入。这些都是后天性的,需要时日,所谓“成长”。人之初,精神是空的、无秩序的、自由聚散的,故而“性本善”,天真无邪。

进一步看,对精神的原初无序态进行人工的规则化“处理”就是教育。社会教育的实质意义就是把各种“目的”经由对人类精神的原始态进行归化、重组等格式化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植入”,从而达到收获符合“目的”标准化规范着的大批量社会”产品“,使其具备类同的精神功效。“目的”和“植入”完全不同,后者是技术,是如何更好地来做工干活儿;而前者则是设计,是如何利用技术并做出“目的”想要的合格品。

教育制度的分歧,核心内容与被输入的各种目的化的”目的“无关,根本点在于教育所采纳的技术。对精神的技术化处理,必定伴随对原态的破坏。如果原态秉性是天生两个纬度的:自由和惯性,那么,是最大限度的保全自由牺牲惯性,还是反之?这就是一个问题了。有史迄今,虽然出现过极其多元化的教育体制,说到底,不过是教育模式对精神两重性在技术层面的取舍。

物理生命消化的是实在性物质(分子),精神生命消化的是抽象性信息(单元)。信息抽象起始于物质形态,如果物质形态可量子化描述的话,那么,信息无疑也是量子化的。极端化地讲,自然生命在本质上不过就是些特定的弧构型而已——弧簇(多层级弧合体系)!它需要通过一些系外物的不断“流经”而获取能量来保持续存。根本上,这与类弧子构型中的弧旋态通理。弧旋态的所有基本性质,自然生命都或强或弱的也都具备。由此看,自然归属上,人非“能人”,而是“电人”。无间道啊!

真可谓:
性本无间欲何求?原本圈圈点点,无非顷刻虚幻!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摘自《金刚经》

《金刚经》是部深遂大作,有鉴佛性漂游,秽根顽固,不敢公开造次。见笑,见谅。



PS:很高兴Jupiter先生的类比!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
发表于 2017-1-2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类弧子构型的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慢慢地欣赏和品味。

本篇幅主要讨论类弧子构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简曰:时空性。

类弧子构型揭示:电弧旋是时间和空间的最基本载体。

没有电弧旋,时间和空间也就无可呈现。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作为描述弧耦合的虚构向量,是被对应的光弧和磁弧所决定,时间和空间本质上是“共体”的。既没有孤立存在的时间,也没有孤立存在的空间。它们“共享”了由同一个电旋弧所表达的时空场。体现这个时空场的唯一可知性物理存在,就是量子化的电弧旋。

开放的电弧旋在类弧子经线方向的两个极点间,存在了一个端差,也称旋距。两条相互耦合的本底弧之间的径差(相互重合的部分,也即共轭轴),称作能阶。能阶只能是遵循着弧学倍率而增减。能阶决定着电弧旋的旋距尺度。共轭轴是能阶的几何描述方式。时间的本质是任意时空场的能阶。空间线是两弧共享的弦,表达了本底弧对时空场的主次地位及能量贡献。空间的本质是任意时空场中对应能阶参与到该时空场的能的可数性数量。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9#
发表于 2017-1-2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诚然,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正确的,但不完备。其根本缺陷在于它的前提假设。让我们解析一下看个究竟。

相对论提出的前提假设:

“以下的讨论将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这两条原理我们定义如下:
1)物理体系的状态基以变化的定律,同这些状态的变化是以两个彼此作相对匀速运动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为参考,是无关的。
2)任一条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以确定的速度V运动,不管这条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由运动着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引自:德国《物理学纪事》1905年第4系列第17卷第895921页。参见蔡怀新等编译《爱因斯坦论著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换句话说,就是:
1)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这用几何语言可以表述为光子在时空中的世界线总是类光的。


先讨论“相对性原理”的自然基础。

简单地讲,除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经典物理定律都是基于以物质质点为基元方式的关于电弧旋在任意复合时空场间或任意单一时空场内的相对性状规律的描述。这些描述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是以至少任意两条或以上的弧旋线为原则的,不会因为挑选参照性弧旋线的任意选择而失效。在质点概念不进行抽换的条件下,这种描述具备了电弧旋非临界状态下的客观近似性。

显而易见,在类弧构型的时空场条件下,质点旋动只有三种状态:匀速、加速和减速。

匀速:所有处于电平面的质点,或说在时间轴的维向上,都必定相对时轴做周期性的双旋运动——自旋和公转。
加速:在时间矢向指向光极时,处于磁极与光极区间的任意质点,在经线方向上都必定是双旋且加速的——自旋和扩展螺旋。
减速:在时间矢向指向磁极时,处于光极与磁极区间的任意质点,在经线方向上都必定是双旋且减速的——自旋和收聚螺旋。

宏观低速的物理条件下,质点的运动状态,都是“抹去”质点自旋损失后相对于所处时空场的位相之间而言的弧旋轨迹的近似临摹。直白一些讲,运动的本质是质点能量状态的改变结果,而产生能量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点”状化的能量(电弧旋线上的任意区段)在时空场中的相对位相的变化。

自然条件下,质点的能量状态如果不变,则表现为所谓的“惯性”,发生变化了,就表现为所谓的“加速”或“减速”。质点是加速或减速,不取决于质点本身,而是被决于时空场的矢性。换言之,任意运动都不是质点属性,而是场属性。如果你坚持“我不动”的立场,那么,就一定会感觉是天旋地转了(场“动”)!

能量位相的变化是一切运动的根本成因。自然界中一切自由运动,都取决于时空场的相对位相改变。速度反映了这种位相改变的效率。

由于在两个时空场间,总是能态当量较小的服从于较大的,故而总是表现为系统内的“向心性”特征,这就是重力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任意单一时空场内部不存在重力现象!重力的本质是至少两个或以上时空场之间矢性相互“同化”的体现。重力现象总是伴随着能量释放,“反”重力则总是伴随着能量吸收。任何改变质点自身内秉能阶状态的作用,事实上都是改变了质点的时空性状。

相对性原理的哲学基础是“相对的相对。其自然基础是电态间的相互时空位相关系。

形象地讲:就是把我们的观察点从经典物理体系的“二合一”的静态方式移步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合一”的动态方式。原本的自然事物没变,只是变了我们的观察习惯。把自己从习惯的“系外第三者”变成了新颖的“系内当事者”,把实现“二合一”条件的必备的第三个背景性时空场简化并入了“一合一”中的任意一方。把传统观察方式中的最少7个维度(两个质点各自的三维再加上背景时空的时间一维),合并成了5个维度(两个质点各自的空间二维再加上共享的时间一维,或两个质点各自的时间一维加共享的空间三维)。弧学也只不过是把观察进一步地推导到了自然原本的3个维度(两个质点共享的空间二维再加上共享的时间一维)而已。

插一句:如果把“质点”概念抽换成“物质颗粒”(弧簇),就可以导生出相对论。把“质点”概念抽换成“量子”(单一类弧子)时,就可以导生出量子论。单弧旋的类弧子构型对于理解人类所感知的宇宙存在时起着极其重要的中心作用。它既是微观与宏观的天然分水岭,也是人类天然本性的自然基石。把人类机体构造上的复杂性暂时地简约成一个弧簇性的传统“质点”形式,并将这个质点放置在时空场中,进而假象自己是个观察者从这个时空场“外”向其“里”看,将会更容易的多的来理解日常世界中那些众多现象的自然感觉了。

参见下图会有助于直观了解上述内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一次,再接着讨论光速不变问题。

启发点:在弧子结构,除了时间的矢向性外,时间和空间的当量是全同的。只有在类弧子构型中,两者的当量间才出现了一个差值。在任意类弧构型的时空场中,空间当量与时间当量之间的最大比值必然是一定量。引入时间当量的描述单位后,就是所谓的自然常数。

实际上,讨论到这里,就解开了隐藏在相对性原理背后的自然之谜,也相信大家不用再多解释“光速不变原理”了。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
发表于 2017-1-2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光速不变是相对性的。

绝对意义上光速为零。宇宙中的一切动态事物,都是光速为零前提前下的能量离散状态。由于一切运动都只能存在于能的变量场(类弧子构型所形成的时空场),因此,物体速度的快慢也表明了距离光零速的“远近”状态。日常环境中,速度越快,离光速零越近,反之就越远。换句话说,速度越快就离自然本底的能态越近,反之就远。这里,显然与我们的习惯感觉相反。

把这个日常感觉放在电子平面中理解的话,处于电平面圆点位置的某质点,往其系统“外周”看它的所处位置就是离开时空场边界条件的最远点。但往其系统“内里”看,它自身构造的表面就变成了它离开时空场本底条件的最远点。这个质点所在的时空场是“里外相通”的!“通”在时性(能阶),“分”在弧旋(旋差)。

光子无论从任一运动物体回归到零速度时,都将经由与其能阶对应的时空场而“重返”当量适配的能的本底弧。在任意指定的时空场,最大时空场的比值是恒定的无量纲常数。

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从物质质点发散出的光,都必须“归返”回各自的适配能场。从质点位置往其四周的任意一个方向维度看过去,其实都对应了一个电弧旋时空场。如此,这种光子归零规律就被显示成了光速“各向同性”的物理特征。

相对论第二假设就是利用了这一光(磁)归零的自然规律,并把该规律作成一把“硬尺”,利用其来考察两个观察系间的相互运动特性。相对论通过引入光速不变作为其理论提出及发展的必要前提,其实际作用是因为相对论的第一假设(相对性原理)的内在逻辑自身就必需找到某个“共享参照物”作为其成立及外延的基础。而光速不变背后所隐藏的“能必归原”以及它在运动物体时空场中反映在速度上的特点恰好而完美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也因此,就相对论的两个前提假设间的相对自然意义而言,“相对性原理”较之“光速不变原理”更基本、更必要。

相对论究其基本自然意义,仍旧是基于物质现象的关于物质运动的理论。它既不能回答,也不能解释其描述对象——物质的自然来源性问题。对应于弧学理论,它是一种基于电弧旋基础之上的理论。与传统经典唯一不同的是,相对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运动的考察方式。就好比它把传统经典物理从看热闹的“观众”角色拉上了舞台,变成了登台入戏的“演员”角色。相对论之所以长期被拒绝,也是常言所说的:小曲好听口难开。学界和社会拒绝的不是新理论,而是他们自身的认识惯性。一惯“坐看”日月行,难堪时下双“舞动”。

当然,相对论是反常识的。因为它可以推导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结果,甚至悖论。什么原因呢?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对论的第二假设“光速不变”。让我们解析开来瞅瞅

如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中的e1e2e3分别代表了三个电平面。在各自时空场,它们的时空比相同,我们定义为光速c

选取某个观测质点,分别放入三个时空场进行各自独立的“系外”观测,然后再比较三者所得结论的异同,一定是“一切正常!”,完全符合传统经典物理。

现在,我们仍旧选择这个质点,将其放入三个时空场中的任意一个,观测者自身也进入到剩余两个时空场中的任意一个。照此方式进行两两配对的“系内”观测。让我们挑两个结果来看:

1、从e1观测e2:随着速度接近光速,e2的时间缩短了。
2、从e1观测e3:随着接近光速,e3的质量趋于无限大。
3、从e1观测,存在“黑洞”(或“白洞”)。
4、等等。

何以此故?
相对论自有一大推的物理证据和理论解释,不赘。单从弧立场看,很简单。

1、质点在e2接近和等于光速时,e2时空场的时轴“短”于“立足”e1时空场的时轴,位于e1内的观测者看来,e2的时间“缩短”了。这实际上是同场(共享时空场)比较的结果。这不是“双生子悖论”?
2、质点在e3接近和等于光速时,意味着质点在e3时空场的边界“归零”状态,对于位于e1内的观测者看来,e3的质点能量趋于无限“大”了。
3、随着质点速度的增加,意味着时空场的趋本底化发展。时空的“尽头”就是本底光弧和磁弧的交点。如若质点沿光弧归零,就是所谓的“见白”,进入到了白洞。如若质点沿磁弧归零,就是所谓的“没黑”,进入到了黑洞。
4、等等。


这里还涉及到质量问题。

质量是什么?化解开看,就是大大小小相互关联套叠且由电弧旋“串烧”在一起的时空体系,或说弧簇化的时空场构造而已。前边早时的讨论中已经谈及了能是如何创生了电开旋并实现自我渡让的。对于弧旋环在两极归零的能来说,反映在类弧子时空场时就是“波”。

参见下面这个非弧几何原则的动图,可以较好的直观感受一下。

把图中的黑色螺旋线想象成不断弧旋的电旋线。X轴和Y轴想象成对应的PM两个极点。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2 11:00 , Processed in 0.6478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