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Jupiter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再问“类弧子结构”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1#
发表于 2020-7-2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7-27 17:20
光、磁都是纯能的能量形式。能量可以是零维、一维和二维,二维是能量的最高几何维度。
        按 ...

先生,很遗憾,您没有看到“那光”!

您看到的是“那光”进入您自己所独有的弧簇构造(人体)后的PM矢性的弧旋群团(即电磁波包)的反演投射(电磁吸收)——脑电效应,或说意识效应。

没人可以见到“那光”。


请参阅:

讨论:为什么人脑可以虚拟现实?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2#
发表于 2020-7-2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7-28 17:04
是的,我们看不到“真光”。人感知的声光触味,都是通过人的组织器官接受物理信号,经由神经系统转 ...

无所谓“真光”或“假光”。光,即无限能的刻度化,或量子化,即一维或二维的能量“量子”状态。能(量)是全同性的,除了“大小”或“强弱”,本质上无可区分。

举个例子,好似日常物理中的“电子”。除了其所携能量可测度性外,其“真身”全然若一。无论任何方法,都无法把“这个”电子或“那个”电子从电子堆儿里给摘出来。你永远不知道你此刻握在手里的“这个”电子依旧是“这个”原配,还是新换的“那个”,抑或更新的“第三者”。能(量)亦类似。

请把“白天”理解成身处地球类弧弧簇系统的光半球,“晚间”理解成磁半球。光磁两半球都包含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消长旋动过程。不同的是,这个“始终”的起归都是以电子平面为分界的。也就是说,光半球中的消长弧旋是由相互对称的一部分MP,一部分PM“组合”而来的;磁半球亦然。所以,人们其实是昼劳(耗能性热胀)夜养(聚能性冷缩)。

请参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3#
发表于 2020-8-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个醒儿:

关于章林先生文中所建立的莫比乌斯环模型,其描述的是双旋向电平面的外周圆环(环构电场)。电平面简单地理解就是无数个环构电场的序列场。

电平面的本质是光场与磁场的准“恒”界面,它仅仅是一个带有(顺或逆)矢向性的结构场,其根本成因是电弧旋,不能错以为就是类弧结构中的弧旋(线)

电平面描述物质“质点”被粒子态时其代数性状,或经典力学;而电弧旋线描述物质“质点”被波动态时其函数性状,或量子力学。二者是电弧旋分别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投影。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4#
发表于 2020-8-1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聊一下维度问题。


我们的日常时空维度是空间三维 + 时间一维。这个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习以为常。

其实,它恰哈说明了我们习性中的这一“时空”是人性时空,或说物质时空的本质——“质点”时空。

一切运动物体的“时空”其实都是各自独立的时空体系,与其“外部”时空并不搭嘎。换言之,人性时空或物质性的“质点”时空只对其自我“有效”,或说其“寿命”都是独立的。任意一个“质点”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其“寿命”过程与其独立的时空息息相关。一个个自我时空的开端就是其寿命的“起点”,自我时空的离散,也就是其寿命的“终结”。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质点”的寿命长或短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与其他质点进行比较。日常中,人类是通过引入地球时空来作为“质点”间相互比较的“统一标准”,由此产生“长”或“短”的时空结果。换句话说,平常时空实际上是通过引入另一个“质点”时空作为相互比较的两个“质点”之寿命的“三点式”方式。

如果仅仅比较两个运动“质点”之间各自的自我时空,或说“两点式”方式呢?这就是需要用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相对论的最大好处,在于“剔除”了原本并不是必要的那个作为参照系的“小三”。

由此可知,无论是日常时空,还是爱因斯坦时空,本质上都是质点自我时空的相对性时空,而非其本征性时空

所谓的自我时空才是质点的本征时空,这个本征时空其实只有三个维度,也即空间两维 + 时间一维。相对于宇宙中任何运动“质点”而言,其本征空间和本征时间是永恒地相互“捆绑”在一起的。这是质点本征时空的基本特征。

平常所言的空间三维中,其中只有两个维度是“真正”的空间维,另一也被称之为空间维度的其实是“质点”的时间维。换句话说,当对不同质点的时空进行比较时,其实是“牺牲”了各个质点原本的本征时间维,取而代之的借用了参照系的时间维。当两个质点相互静止时,依旧会有时空效应,或说物理意义。

爱因斯坦时空对比是“拆开”了看的比较方式,也就是说质点间各自的本征时间和本征空间相互对应性对比。简言之:质点的各自本征性时空彼此作为对方的时空“参照系”。当两个质点相互静止时,这种比较就会“丧失”时空效应,或说物理上无意义。

日常性的“三点式”时空和爱因斯坦的“两点式”时空都是适用性的处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方式,无所谓谁对谁错。非要说出点不同的话,那就是日常时空更贴切人性一些罢了。


再聊。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5#
发表于 2020-8-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点”时空或说我们人类的本征时空究竟是怎样的?

“质点”时空也就是一切运动事物的共性时空。换言之,“质点”时空就是一切物质事物的基本时空属性。也就是说,物质存在的最高时空维度是三维的,即空间二维 + 时间一维,任何再多出的任何维度,诸如四维、十维、无穷维等等,都仅仅是以此基础之上的纯粹数理性推演,而非自然的真实景象。

套用网络流行语“降维打击”的话,我们人类就是处于全宇宙自然维度的最高阶级——三维,只有人类可以“实施”对宇宙环境中事物的降维打击,而没有其他超越物质人类之外的“东西”反过来敲打人类。


”的存在对你自己而言是绝对的,它表面上看是取决于你的“意识”,而事实上是依赖于“流经”过你的时空相合、拆分的“历史”进程,或说能量的自然交互作用过程。“我思故我在”看起来很合理,其实是本征时空观“狭义”基础上的逻辑自洽方式之一而已,其认识缺陷在于省缺了“我在”的自然前提,取而代之的是以“我”之天然属性为中心的世界观模式。

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能量交互作用的动态“影像”,伴随着能量交互作用的是“你”所谓可以感知或见识到的持续性(时间)和规模性(空间)。换言之,物质存在的动态三维时空是“拼合”起来的,一旦这种拼合解构,其所对应的任意物质也就随即消亡。

物质的本征性时空,简称物质时空一旦拆解,就必定回归其二维形式,或说是类似于传统科学概念中的波动力学研究对象。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6#
发表于 2020-8-1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作为一个“点”处理时,其实是将其自身的本征时空做一“缺省”化处置后,再考察其处于其“外部”时空系状态的物理范式,现代学界流行的时空概念统统植根于最原始的欧氏几何的“点”概念。

简言之,欧氏几何的“点”定义就是缺省了物质本征性时空后的形式抽象。换言之,是把物质时空“埋入”其自身之后的形式学体系。相对应地,数学中的“1”也是如此。

这种方法很实用,但回避了物质自然属性的根本特征——物质的本征性时空。于是乎,科学于此基础之上,经年累月的构筑起了一个完全处于相对性本底意义之上的物理世界。也是在人们有能力追寻到其基底层面时才“不由自主”地撞上了南墙——那个缺省已久的老问题——时间和空间。

时至今日,关于时间的物理描述,其代表作是“量子论”,关于空间的则是“相对论”。两论分别处理的并非一个彼此关联不可拆分的时空关系,而是欧氏“点”概念规范下所必然导生的分立式时间和空间。

这种分立式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充其量相对有效的处理范围不过是“单一”物质(质)“点”内部的三种基本关系:光和电的关系、磁和电的关系以及电和电的关系。但无法处理各个“单一”物质质点的普遍关联律,换言之,两论统一的障碍——引力

所谓的“引力”是什么?

引力不过是宇宙中无处不在能量之二维方式(波)及其能量波之间的相互转渡罢了。这是关联一切“单一”物质质点的普遍方式,本质上也是本征时空性质的,但不同点在于其表现形式多为二维状态。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7#
发表于 2020-8-2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8-23 05:42
按照先生前文表述,太阳是由一股“光”能和另外一股“磁”能,弧合成的巨大类弧子结构能场。我们人眼看太 ...

Mr. Jupiter,您好!

按照先生前文表述,太阳是由一股“光”能和另外一股“磁”能,弧合成的巨大类弧子结构能场。我们人眼看太阳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这是人观察到表象特征。是由于地球处在“太阳”这个能场里,地球是“太阳”这个类弧子场构的“电子”。


先生表述的原理基本如此。

人类观察到的昼夜交替、四季接续,我更喜欢用能量的“流经”来表述这种体会,或者说我们被能量驱动着,在能量交互作用中彼此消长的“过程”里不自觉的经验。打个比方,好像一个处于冷热两股对流的旋风中的“小球”,小球从自身“本位主义”立场而言,它看不到冷热风,但它却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时冷时热,天旋地转。其实,小球的这种“感受”并非旋风场所內秉的,或说并非旋风场自身的某些变化在小球身上的投射,而是小球自身处于旋风场时所必定被赋予的天然属性。结合地球与太阳场的关系来看,人们所感受到的“一天”,不过是太阳场通过地球“完成”了一个弧旋周期(能量交互周期)罢了。同样,人们所感受的“一年”,则是太阳作为外场交互过程中的“一天”而已。简言之,太阳一小步,地球一大步,联想到古代神话“天上一日,地下十年”也是蛮有嚼头的。

如果进一步看,地球在太阳场中其实是处于多重弧旋状态的,除了自旋,也受到太阳在比其更基础的能量交互场中充当“电子”时的弧旋协动,还要受到以电子平面为基础的次生性弧合所衍生而来的次级能量交互场中其他“电子”(譬如卫星)的弧旋拖拽,也就是说,太阳系是一个比日常感受和科学认识更复杂得多的弧簇性的“群结构”。于此类弧簇群结构中,能量交互规模越是小的场,其相对的弧旋周期也就越短,反之,就越长。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8#
发表于 2020-8-2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9#
发表于 2020-8-2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8-24 07:07
Acrman先生,您好!上述动图的描述,地球是沿着太阳轨迹方向螺旋前进。上图看起来像现代科学体系描述的恒星 ...

抱歉Confuse。

这个动图不是弧原理制图,源自网络,仅做一个直观性的借鉴性参考。因为通常头脑中的系动图像是“静盘”而非如那张图所示“动盘”的。

鉴于类弧结构的动态制图软件仍在研发中,目前没有适当的几何绘图工具来呈现弧原理原则下的类弧多元级联互动状态。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0#
发表于 2020-10-3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0-31 08:44
7、对于元素系列的弧几何构造,其动点有几个,是怎么样地动?比如对于氦元素,是有两个电子。如果画出它的 ...

你好!Mr Jupiter:

如下是氦原子的静态基本型构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更多原子构型参见《126个原子的弧几何静态构型

是的,氦元素的弧几何动图中是两个动点在进行着双弧旋。由磁端向光端看过去,动点在顺时向自旋的“同时”也在沿着弧旋线向光端旋进。或者说,弧几何所描述的“动点”,不过是在光能场和磁能场(倍律规范下的互耦能量场)之间起着交互作用的一个能量子(俗称电子)在弧旋转换中所必然呈现出的所谓“粒子”之基本运动属性罢了。

氦构型是由相互对称(180度)的同矢向(磁至光)双弧旋所构成的。双弧旋结构表征着一个微小类弧时空场中有两个相互镜像对称且自旋方向一致的“动点”。换言之,现代物理语境下,就是同能级的“原子轨道”上运行且最多只能容纳下两个所谓的“电子”。

鉴于弧几何的原创性及其新颖性,虽然类弧数模方程早已完成,但近期铺在论坛上的“类弧子3D动模”编程尚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其表述更丰富内容和精确细节尚待一些时日。见谅!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3 01:13 , Processed in 0.5693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