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Jupiter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upiter:关于传统物理和弧学理论的比较认知-1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
发表于 2018-11-1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5. 关于太阳和地球运行关系,传统科学描述的图景和弧描述的图景不一样,弧学描述的图景能否做一个阐述?


简要谈几句。

解释的原理不同,看起来却很类似。传统描述是依据测量(经验)而组织出来的图景。弧描述则是几何逻辑推导出来的图景。先介绍几个相关的弧几何概念。

类弧线:
所谓“类弧线”是相对于“弧线”而言的特定弧合结构。类弧线相对于类弧子构造中弧的对称态连续态结构而言的非对称连续态。弦ac的传统量化数值是根号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类弧面:
类弧线的弧合状态,其共享弦(黄道)的传统量化数值是10。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2#
发表于 2018-11-1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18-11-12 07:22
按照原先的定义,能等:能的径向序化。能阶:能的弦向序化。能差:能等序化之量纲。能量:能阶序化 ...

类弧子构造中,其光、磁两级间的共享径线部分,也即时间轴,是能等的量纲形式。对应于物理现实中的时间区间或时性量纲。

类弧子构造中,其共享弦线,也即空间线,是能阶的量纲形式。对应于物理现实中的空间占域或位置量纲。

类弧子构造中的电平面直径表征了任意类弧子系统的最大能阶,故,电平面直径也是类弧子系统中能阶系列的极限化纲量形式。适配于对应的时间轴,即构成了对应类弧构造系统的最大速度定义。原子层面以下的所有类弧构造的最大速度定义是光速或电磁传播速度。光速与电磁波速等值不等义

简要直白地概括起来说:

能等的量纲形式变化是一维双矢且只能非旋性“长短”,不可“宽窄”。
能阶的量纲形式变化是一维单矢(射线)且只能旋性“开缩”,不可“厚薄”。

能等和能阶不是同一概念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3#
发表于 2018-11-1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PS:

在前面展示的三张原子的弧结构图中,其点色表述有误,容易引起误解,于此做一说明。

图系中的“黄色点”实际上具有两种含义:

1、当其位置与时轴重合时,黄色点之间既表述着能等区间,也与紫色线或绿色线共构而表述着电子轨道的空域。
2、当其位置与时轴非重合时,黄色点着仅仅表述着电子轨道的空域。
3、原子图谱中的每一个黄色点,也表征着一个“单电子“存在。任意一个原子图谱中的黄色点数目,也表征着该原子标准轨道中的理论电子数目。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4#
发表于 2018-11-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波子系内均等空间占域特性,其系内各空间域的动力学特性也将必定由于各自对应的能阶不同而呈现在不同的倾斜角度上。可以通过考察太阳系内的行星轨道与倾角来理解波子构造及其级联体系。

均等空间占域性如置于于单原子系内考察的话,其电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即所遵循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将类似波子构造中等空间占域的几何学意义。

弧理论解释物在现象,常常应了一句大俗话:

”布袋就一个,你要装什么?装多少?怎么装?“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5#
发表于 2018-11-14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带说几句,以“宇宙微波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为例。

铺垫一下现代科学观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FIRAS仪器对COBE观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谱,为最精确测量的黑体辐射光谱性质,
即使将图像放大,误差范围也极小,无法由理论曲线中分辨观测数据。(From wikipedi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角尺度展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各向异性的能谱(多极矩)。
显示的数据来自WMAP(2006)、Acbar(2004)Boomerang(2005)、CBI(2004),和VSA(2004)仪器。
另显示理论模型(实线)。(From wikipedi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图并列了研究本现象不同时期的设备与成果。由上往下依序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时期,
COBE时期、WMAP时期和COBRAS/SAMBA时期。(From wikipedi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宇宙背景探测者WMAP普郎克卫星的结果比较宇宙微波背景 - 2013年3月21日。(From wikipedi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宇宙微波背景全天图,由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9年成果绘制。
(From wikipedia)


实际上所谓的宇宙背景从来都不是宇宙的,是电态的,或说是电态背景,或说是波子构造的“边界”型。简称“”。

现代天文学所描述的宇宙背景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忽略:

      1、壳旋曲
      2、壳热斑

参见图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he relatively cold, empty spot observed (circled at bottom right) is 1.8 billion light years across.
(ESA and the Planck Collaboratio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he mean ISW imprint 50 supervoids have on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larification needed] color scale from -20 to +20 µK. (From wikipedia)


引用波子模型可以看出,宇宙背景全图其实是大尺度意义上的电态几何性状的描述。换言之,把宇宙作为一个单一波子系统来考察时,就“舍弃”开了系内一切空间性状的影响。再直白一些地讲,就是通过能阶分布状态而仅仅考察宇宙之“壳”的最初始性的能等状态。

如此的宇宙“壳”,在三维意义上必定是旋性的,而非平直。分布这个宇宙“壳”上个点的能阶也必定差别微小但各异。两个类弧面之间的旋渡过程,必将在这个“壳”面上投射出一条能阶平滑的渐进线,这就是“壳分割”。“壳分割”共有四条最大分割线,相对于全景宇宙“壳”而言,将形成矢向相同但旋性对称的两组,或说矢向相反且空间对称的两对。事实上,以“壳”系统的最大分割为对称,还伴随有大量的次级分割。在探测条件下,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背景辐射”——即温差。

这样的宇宙“壳”,相互对于系内的任意空间点而言都必定是各向同性的。之所以产生微弱的各向异性,其原因并非来自于“壳”本身,而是来自于“壳”上那些构成平滑旋渡分割线的各点之间的能阶差异性。旋渡线能阶间差异是单量子化的,故也是可被测量的。鉴于单量子化的能量级别过于微小,测量设备的灵敏度就上升成为进行完美测度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于冷斑(Cold Spot):
宇宙“壳”上确实存在极区,二维度条件下是两个极区,三维条件下是两两对称的蝶样化的连续极区。一个极区是因由波子构造的磁端向光端旋渡所形成的,另一极区则是由波子构造的光端向磁端旋渡而形成的。观测意义上而言,如若称蓝移为“冷斑”,也即磁旋渡,那么对应的则是红移性“热斑”(Hot Spot),也即磁光旋渡

为什么只发现了“冷斑”而未发现“热斑”呢?其实是因为测度原则及技术处理方式所引起的误差。比如“减偶极”化处理。做天文的朋友们,如若有兴趣的话,不妨找一下看看,那个“热斑”已经寂寞了很久了。


再附带说一句:为什么传统的温度测度都是统计性的,这是因为电态承载的能阶线的旋曲性所决定的。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6#
发表于 2018-11-14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

波子其实就是电态的三维构型,其最简约的量子化构型就是常说的“电子”。波子是非对称性旋渡的,所以相对于对称性旋渡的类弧子构型(静子)也被称之为“动子”。换言之,静子是静态的构型,而动子是动态的非场构型


所以类弧线是线性电波的基础形式,类弧面是二维电场的基础形式,波子就是三维电子的基础形式。


人类的任何观察都是基于电态基础之上的也即可被其天然本性所接受的行为结果。离开电态则无物而存,也必然的包括了人。与其说人类考察自然,不如说是在考察自身本性。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7#
发表于 2018-12-23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Jupiter123 发表于 2018-12-19 08:09
问题1:“能交换”这个词,给人感觉是一直、流动过程的意思。且不说为什么会有能不断交换(可以用自然就是如 ...

Hi Jupiter:

大节迫近,迟复见谅!


“能交换”的本义是指自身交互作用的特定自作为模式。于纯能体系,表述这种特定自作为模式的形式学特征是弧性的,也即弧几何学。而体现这种特定自作为模式的基本交互因子是能量。这里的能量完全对等于传统物理学中的“能”和“能量”的物理概念。

能的交互作用,是一切物质存在的天然源头,也即传统经验或理性观念中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唯一条件。且,能得交互作用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也必将“结伴”出现,两者不可分离而独存。

有了“时间”和“空间”,也未必出现“物质”,时间和空间仅仅是物质存在的唯一性基础。因为“能量”不等(义)于“物质”,尽管爱因斯坦提出了其质能公式,很遗憾,这是一个有缺陷的限制性理论,或者说,它描述了在该理论前提规范的特定条件之下能量状态与物质状态之间的某种关联,是一种“半跨”(能量与物质)性揭示。严格地说,爱因斯坦质能公式依旧是物质层面的理论。基本理由是:它揭示了物质与能量的某种关联性,但未能给出这种关联的明确理由。

换言之,体现能交互的自然因子可分为两类:

一是纯能状态下的如“光”、“磁”,其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是所谓的“场效应”,这类的能量称之为非运动属性的场能,或说静场。静场能是时间和空间的“刚体”。从运动的观点看场能,只能是”波动”。最现实的例子就是量子力学所描述的核物理景象。所谓的“自然元素”其实就是一种运动观念条件下的场能存在。“打碎”原子的实际意义是通过人工方式“扰乱”了原在的场能状态。一旦这些人工干预终止,场效应(场能恢复自身本来状态的倾向)就呈现了出来,并借此而形成了现代科学中的种种“规律”。

二是能量状态下的如“电”,其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也是所谓的“场效应”,不同的是这类的能量称之为运动属性的场能,或说动场。动场能是电态存在的“刚体”。运动观念下,其基本运动方式只能是“旋动”。体现能量交互作用连续性的天然状态,即自然原素的连续性(自然元素表)。

如果假定自然元素是“物质”的话,那么上述过程不包括分子。分子是如何出现的呢?很简单且唯一:是电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精神世界与自然真实——能在层面——最起码也是“隔离”了两层(电和能量)。

最后讨论一下“能交换的终结”:

鉴于上述,逻辑上“能交换的终结”不可能是一个真实命题。但作为“存在中”的问题,能交换的终结”其实多指人工干预。从宇宙中的任意局域系统来看,其能交换的终结”之真实过程是与上述逆向而行的,也即先是物质消失(电态交互),其次是能量消失(能量交互),最终是能交互终止(自作为)。



匆匆,见谅!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8#
发表于 2018-12-2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弧观念中的“光”、“电”、“磁”概念与传统科学中的光电磁概念完全不同。这里再次做一简述描述。


光态和磁态:
1、除了交互作用时矢向相反外,其余条件下完全是一回事。换言之,光和磁要么是交互态,要么是全同态。弧几何中描述光磁全同态的几何形式是绝对弧子构造,光磁交互态的是类弧子构造
2、都是场构性质的能在状态。是时间和空间可存在的“刚性”先决条件。也因此,光磁间不可直接交换。
3、都是静止的无质量的。既不可被创生也不可被毁灭。

电态:
1、仅存在于光磁交互态,或说仅存于类弧态。自然元素是电态存在的天然基态。是传递光磁交互作用的最基本“路径”方式,其弧几何形式即电弧旋
2、是光磁交互作用的介渡状态,即电态场。是时间和空间可续在的“柔性”先决条件。电——光、电——磁是可交换的。换言之,光磁交互作用的间接交换模式是电态且唯一。
3、是永动且“可质量化”的。既可被创生也可被毁灭。


物理现实中如何区别光磁类和电类交互因子及其方式呢?有一个简明的指标:光磁的无限且可叠加性,或说电态的有限且不可叠加性——空间占位性。一切交互态都是占位性的,或说不可叠加的。举个例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都是破坏作用各方原有占位性的过程,俗称“力量”。物理“力”的自然本义即占位性的可“变更”性。传统力学描述的仅仅是空间占位性可变更的可能方式及潜在格式。


还有一个经验化的辨别指标,即“可识”性。光磁相对于人类是不可识性的能态存在。也就是说,光磁是人类“看”不到的,只在其介渡态(电态)条件下才是可“见”的。此时可被识别的“光磁”并非光磁原态,而是电态的极限态。换个说法就是极端临界的电态初始态或极端临界的电态消亡态。


传统物理学中把“光”归类于电磁波是基于物质运动性质基础之上的局限性观念。这种观念在穷尽其认识引导作用之后,反而是阻止思想进步且危害极大的观念。事实上,仅仅光的各向同性就足以明证了它相对于运动而言的“背景”性,也即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态场构性质了。光不属于物质范畴,它是一切物质的来源。很多思想混乱,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决定观念原则的那些原初概念出现了重大错误的缘故。人类思想中,是否能够把“光”解放出其本性,将决定着人类文明未来的再度辉煌。



匆匆。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9#
发表于 2018-12-2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PS:

弧说本义不是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体系。弧说研究的是自然能在的,简言之是关于的“存在”性的问题。

弧说本论包含了两大基本系统:弧几何学和弧数理学。弧本论中没有关于物质存在的解释。它仅仅是关于能存在的认知性描述。

于弧本论基础之上,才可以推导出物质存在的根本“原因”和物质运动规律的前置“理由”。它可以很好的解释迄今为止传统科学中所有的最基本定律为什么必定是“这个样子而非那个样子的”,并经由这种解读上的“衔接”而进一步引渡到对广泛和普遍的物质现象的新方式规范下的理性认知。

单纯地依据现有传统科学理论是无法推导出弧说的。核心区别在于两者的元观念及衍生而来的思维模式的不同。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0#
发表于 2018-12-2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情况下,我猜测读者是以习惯性观念来看待弧说的,原则上是把弧说作为物质科学的某种新探索。其实这也正是导致思想困惑和逻辑混乱的基本原由之一。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7 21:39 , Processed in 0.6675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