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当今十大物理学难题的哲学基础 Discussi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Top Ten Physics Problems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6#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9:02 | 只看该作者
通常物理意义上的宇宙,仅仅是由两类“东西”构成的,一是物质(物域),一是能量(能域)。


认识宇宙,其实就是理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对物质了解的最多,对能量尚知之甚少。虽然人类通过最有效实证主义对物质现象有了深入了解,但人类却永远无法对能(量)进行实证。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不是人类的智能问题,而是其天然属性。也就是说,人类的“选边”。

人类自身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它不可能既是“”又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其实早已被其自身成果累累的科学活动所证实了它的天然类别,只不过人本主义不愿意轻易从其精神运动中让位的缘故而使得它长期处于某种奇异的骑跨状态——非能非物。尽管它很单纯,但顽冥不化,自以为是。

事实上,人类文明或宇宙中其他一切智能文明都不过是同类竞争的结果,或说物域性自证。人类首先需要了解自我,通过自我识别非我,并对非我进行同质化处理而逐渐构建起一个自我的特属世界。这些特属世界就构成了智能生物的文明基因,或说文明的天性——非自我所能左右的本性规范。假如宇宙中只有物质,那么人类的文明也必定是上帝的文明,人性的规则也必定是宇宙的规则。

然而,很不幸。事实并未如此,甚至很糟。人类不得不接受我们并非“能人”的天然限定。人类事实上一直活在一个物性(自性)世界之中,或说一直活在“半片儿”化的宇宙里。换言之,能域和物域各自独立且相互交织的世界才是宇宙全景。

即然人类是物域的,是否有可能洞悉能域呢?

回答很残酷:绝非可能!能域相对于物域将是一个永恒的黑洞。

人类了解能域的唯一途径是二者间的相互关联性,或说交织性。如果人类接受或确信现代科学所预言的那样,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唯一源泉的话,由此可知,能域和物域之间的关联性也必定是最基本的,或说物——能关系将必定是物域世界的天然性底层基础,是物域一切现象成因的最终归因。

这个所谓的“最终归因”是什么呢?

很简明,是时间和空间。换言之,时间和空间不是物域的内在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能域的外在属性。直白地讲:时间和空间是物域中那里都可以看得见的物——能边界。相对物域而言,能域是开放的,而物域则是时空闭锁的。

一言蔽之:时空源于能(量)。


劳动节快乐!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5:4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是人本的,因此也必定局限的。故而名曰“人本科学”。


人本位的自然性质先决于其思考模式。尽管科学继宗教之后发展成为了推动人本思维的最强大动力,相对于自然本在意义而言,科学仍旧是“非科学”的。如今的人本科学主宰了人类文化,几乎已经成长为了某种新宗教,伴随着科学“创造”而成为地球环境中的毁灭之源。

意识中的人类崇尚科学,其无意识中则是崇尚自我。人类自在的天然属性,赋予了人类“科学化”的生物学行为特征。生命系统内,这和蚂蚁王国所秉持的筑巢“法则”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什么是人类“自我”的天然特质?

其实,宇宙中没任何事物属于人类自我。人类存在绝非人工行为的结果,而是宇宙中恢弘能量在其相对交互作用中的一个细微过程。这个纯粹天然性的“过程”被“过程”自身称其为“自我”。只有了解了非我的那个“过程”才有望了解我的这个“自我”。换言之,“自我”的天然特质即能量“过程”。

进一步看,人本位的自然实质其实是隐匿于“自我”意识之外的“自我”无意识。简言之,“我”,即“非我”。

既然“自我世界”源于“非我世界”,那么,什么是“非我世界”呢?

显而易见,科学研究的是“自我”感受,或说是各种“过程”间的“自我”变化。如果使用哲学方式来描述的话,则是:主观与客观间的运动关系。主观即“自我”,客观即“非我”。


然而,这是有问题的。在哲学语境中的“客观”既包括了与“主观”类同性事物,也包括了非类同性事物。如果那些类同的“主观”化的天然“过程”被定义为“人类”的话,那么,非类同性事物则应是“非人类”,而不能是“客观”。因为“客观”中被人为的弄丢了那个叫做“主观”部分,因此,客观非客。

换个例子:

假定宇宙包括了“主观”(自我)和“客观”(非我),也就是说宇宙包括了所有的天然“过程”(能量交互作用或运动过程)的话,那么,“主观”就永远不可能做到“客观”,或说“主观”等价于“客观”。“主观”关于“客观”的一切评价将是其天然“过程”的自性化结果。简言之,“主观”格式化了“客观”,或说“客观”是“主观”过滤后的渣滓。由此可知,科学是人本(或主观)条件下关于这些渣滓的认知而非“客观”的认知。

如果宇宙仅仅包括了“非我”而除外了“自我”,那么宇宙将被划分成了“主观”(自我)和“客观”(非我)两个组成部分。因此,“主观”关于宇宙的一切评价将是“非我”的,而非“自我”的,或说宇宙是“主观”自性的宇宙而非宇宙自性的宇宙。由此可知,科学关于宇宙的认知也必定是片面和局限的。宇宙非宇。

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而造成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划了“过程”。如果把宇宙中的一切天然“过程”按性质分类的话,现行科学界可接受的最基本部分大概是“能量”和“物质”两大类。进一步看,人类属于两者中的哪一个?如果是能量,如何解释人类存在的有限性?如果是物质,如何解释人类存在的运动性?再进一步看,能量和物质谁更基本?抑或质能互换两者同源?哪个“源”?又是什么?它存在吗?有必要吗?……

还是简单地从有形和无形来简约分类吧。

物质是有形的,能量没有。也就是说,宇宙是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的组合。人类显然应该被归纳入有形类。好了,这样一来,方便多了。

人本是有形的,所以它可以格式化所有的有形性。这就是当下人眼中的宇宙图景,一个可形化世界。科学正是描绘这一人本世界的画笔。它源出“杂”形,抽象出几何,衍生出数学。通过解析物质现象而寻觅其间规律,汇成其道理。因而可知,科学体系的边界一定是无形。换言之,能量存在就构成了关于物质存在的学问——科学的天然疆界。若想打开人本科学的天然束缚,了解能量就成了唯一途径。

什么是能量呢?它是否可借助人本“天生”的可形化能力而呈现在人本视野之下呢?“能量科学”——这才是一切现有问题的终极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就看你怎么想!呵呵


周末愉快!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4#
 楼主| 发表于 2022-8-13 23:00 | 只看该作者
在人类的精神层面,你做不到不相信你自己。相信自我是本能使然。

面对本能,人类在现实中唯一可做的是通过压抑、强迫、屈从或盲从而“忘却”。也因此,越是所谓“成熟”的头脑,就越是偏离其本性。换言之,理性的头脑其实恰恰是某种特定“忘却”的偏执状态。

实际过程中,经验在不断地把人类拉回到本我,拉回“怀疑”,也就是相信自己且无论对错。而知识又常常把人类推离开本我,种植着“可信”,也就是排斥相信自己且无论真伪。这不仅涉及到宗教文化,科学逻辑也是如此。

常态生命过程中人类智能的自我肯定或说相信自我,通常并非是其之本性“确认”,而是对其之本能“相信”,或说是通过给与其自身做不到的那种不自信感觉予以代偿的能力。人类通过各种反本性方式在寻求其“失落”的自信。

简言之,自信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23:42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电性”,宛若“缝隙”。它什么也不是,即非物质也非能量。它仅仅是某种物质间、能量间、能物间的广泛性关联关系。如果有种关系是全域普适性的,此即“无间”。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2#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0:51 | 只看该作者
物理世界中,电能所对应的自然性质是电性,其底物是“电子”。尽管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而电子却是最难研究和缺乏了解的自然粒子态。就好像人类还很难了解人那样。

从元素层面而言,电子贯穿于整个可知世界的全程构建及其过程。但它的奇特性质显示了它并非光和磁那样的“单纯”。在物理学的视野中,它兼备着光性和磁性,但又绝非是他们任意之一。看上去电子更像是光磁“杂合”而来的不安分状态,这种不安分的杂合态在物理现实中的对应底物即物质

人类所熟知的日常世界,不正是非电子运动莫属而构建起来的物质世界吗?无论物质世界在人类眼中多么繁杂奇妙,构建起它来的天然基材不外乎是那些被物理学家“使用”电子给串起来的自然元素。也因此,人的理性成就必定是电性化的同质性结果

显而易见,人类心目中的现实图景在根本性上看,不过是无明和有明的共体呈现,人类采用了其自身天性作为“编程代码”描述出了该共体的结构模式——现实的宇宙模型。但同样的代码将因编程不同而呈现不同,所以,最流行的现实宇宙模型只不过是众“果”之一而已。于是乎,我们找到了解锁宇宙自在秘密的钥匙:

有无非要,无间乃本。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1#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23:42 | 只看该作者
人之有明与无明,是其意识觉。但凡能被意识的,是曰有明;反之乃无明,而有无之间即无间。


所谓有明、无明及无间,对人而言其实都是在讲可意识化。意识是可意识化的结果。

可意识化分直接或间接两种方式。例如磁性,就是间接方式的可意识化结果,物理上就是电磁效应。光也是如此,物理上就是光电效应。而物理上普通物体之间的力学,则是直接方式的可意识化结果。

通俗地说,人在其自然性结构的基础上是不可能直接感受到光和磁的。人对光和磁的感受取决于人的天然特性——生物电效应。人生来就不可能看到光,更不可能看到磁,人对光磁的感受其实是其本在的电性特质,或者说人看到的只是电。概括而言,物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无一例外的可被朔源为最基本的三种自然基态——光、电、磁。光电磁的世界可谓是能(量)的世界。简言之,人的世界,即能(量)世界的一衢。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一切生命现象本质上都是生物电的运动结果。生物电是人生存在的唯一性天然基质。大白话,人就是一种电态。

鉴于此,无明即光能和磁能,有明即电能,无间即电性。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有明与无明


人生在世,活于二界,是分有明与无明。

所谓有明与无明,通俗地看也即精神的与物质的、自我的与非我的、本我的与超我的、可知的与不可知的、后天的与先天的、逻辑的与情感的、空间的与时间的、间续的与连续的、几何的与代数的、具象的与抽象的、可数的与不可数的、意识的与无意识的、食欲的与性欲的、心理的与生理的、文化的与宗教的、艺术的与科学的、限制的与自由的、自私的与大公的、虚幻的与真实的、相对论性的与量子论性的、有限的与无限的、相对的与绝对的等等云云。

无明自在,有生从来。有生自在,有明从来。人,生于无,活于明,最难于无间。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9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00:51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地看,人性是一系统性概念。

可简化分为两类,一是肉体的,或曰生物学人性;一是精神的,或曰社会学人性。前者是人性的原发态,后者是人性的继发态。

生物学人性的核心特征是肉欲。它是天成的、自在的、原始的、本能的、自私和冲动的。而社会学人性的核心特征则是情欲。它是后成的、衍化的、再造的、升华的、分享和克制的。

讨论常态下的人性必须是“二人”合一的,彼此纠缠,无可分割,若如时空关系。没有没有时间的空间,也同样没有没有空间的时间。在这种交互状态下,难辨“彼此”。人性中,肉欲是根本,是大同,是无明;情欲是枝节,是小异,是有明。

简言之,人性自然所投射的自然对象即人性宇宙。底层性能决定系统逻辑。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98#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19:20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可以改变吗?


诚然,产生人性的天然物理性状或说物理人性是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人性可以被改变的部分仅仅是原在结构及功效。

人性比若一根木材,可以升华其为木炭,也可以腐化其为朽木。但变更其原始之“木”本质上的唯一“木”性成为“非木”却是不可能的。换言之,人性可改变的部分一是其结构整体性,或说人性产生基础的空间物理,一是其结构基础上的功效性。人性好似天然原在的木材,人所能起作用的并非木材本身,而是对木材的利用或说再改造。

医学的主要“修理”对象是物理性肉体,并通过比照其常态功效(正常生理机能)来作为被“修理”部件技术成就水平的判定金标。人性亦同。两者的区别在于“修理”人性走的是另一条技术路线——教育。

人性有结构吗?

当然有。它犹如一粒天然元素,其结构性被藏匿于其系统性。引入物理语境,即任意系统空间与时间的关联性。人性自然的本质特征是“合成”态,或说天生不单纯。极性是其原初的本在系统特性,而中性则是其特殊状态。人性的空间结构系统所内禀的趋极化本能,本质上是这种特定“合成”物理系统中的能量矢向性,或说能量流动造就了人性,而人性在结构上又反噬了能量流向。所谓的“能量矢向”,通俗地描述就是人的基本生物学意义上的“欲望”。没有欲望的人性是趋于中性或无极化状态的,这样的人性是缺乏所谓“活力”的,反过来讲,欲望越大,活力越强。这就是人性活力的自然源泉。离开它,人性凋零。

人性在系统性基础上的能流极化,可以是多向多重的。也因此决定了人性多样性。人性中,对导致能流极化(选择)及其矢向(欲望)的“捆绑”要素是人性系统的结构性,或说空间特性,即所谓生而独具的“天资”。换言之,构造难改,功效易变。

如若一切人性成就(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不过是功效更迭之“果实”的话,那么,何以确信这些“果实”必定是“纯”天然而非“人为”的呢?!既然人性的天性能动非人欲可控的话,那么,何以证明人性“果实”是绕过人性而创造的超然之物,并可以被确立为“同等”于自然实在呢?人性可求的最高境界乃是变中不变。其一切功效源自其结构上的相对不变性而发生的极化运动。哲学中的所谓“世界观”不过是人性极化过程中的自我整流。世界观本身不能决定自然本在图像的真伪,充其量是一种有目的的发挥人性天然功效的“工具”罢了。

概而言之:
人性“选择”恰恰是选择被人性“真实”化的过程。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9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0 00:37 | 只看该作者
“张口即错”


“张口即错”的哲学含义是凡经理性方式表述出来的东西都是局限与非完备性的。艺术是消除这种理性原始缺陷的补充方式,数学也是。

数学与艺术对理性缺陷的补充效用是有区别的。如若数学比作是“直硬型”作用方式的话,艺术将是“弥散型”的。数学作用的逻辑效能,与其系统构建的原初定义息息相关;同样的,艺术作用的感染功效,与构建非理性特征的情感层面密不可分。

所谓的“张口即错”,其实隐含着两种自然含义:一是源自天然的理性能力所受到的自然规则自身对其自身的原在性约束和先天性限制;一是源自效能的理性能力对理性作用自身的继发性否定与后天性批判。


当相信数学和艺术的真实性或所含之自然本义时,其实都不过是接受了它们的前提“定义”之“真实性”或认同其“格式化”作用而已,无论是否真的懂得了这些“定义”或“格式”。这些定义或格式常常与衍生性推论无关,越是基础就越是这样。

换言之,那些经由理性可被表达出来的数学与艺术,也是理性原始性缺陷的“牺牲品”。人类能做的,不过是“创造”出更多的新生“牺牲品”来弥补不可能不被牺牲的那些老旧“牺牲品”,并同时寻找出关于所有牺牲的那个更值得接受的“大牺牲”。人类能改的,不过是那些因久远而被深埋于理性底层甚至情感之中并早已陷入无意识里的“假设”和“前提”。


简言之:当理性的先天性“前提”与理性的原始性“假设”相一致时,才能最大程度的规避“张口即错”,实现“天人合一”。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7 01:14 , Processed in 0.6002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