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当今十大物理学难题的哲学基础 Discussi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Top Ten Physics Problems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7:39 | 只看该作者
1、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清楚: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我该把普朗克常数,即决定量子大小的参数的数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

这个问题的本质答案与其他各题在原则上是一致的,即宇宙究竟是几率性质的“离散渐生型”还是确定性质的“奇点暴涨型”?

解答这个问题,至少要立足于两点:
一、宇宙是否有它的自组织模式?若有,其模式状态是否是可被描述的?其具体作用方式如何?
二、人类是否有超然物理规律的自意识存在?若无,其意识的运动特性是否是可被物理规律所限定的?

直白地说,就是人眼里的宇宙,还是人眼外的宇宙。或说,人本性可以完整包纳的“内生型”宇宙,抑或人本性无可完整含纳的“外生型”宇宙。再或说,是动态宇宙,抑或静态宇宙。无论怎样划分,都难能抽离开人性。人性若非空物,就必然有其对应的自然“底物”。时下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底物”即量子。

假定宇宙本底是量子化的,那么宇宙就必定是宇宙自身的几率性之结果,是离散渐生型”的。如果不是量子化的,就必定是宇宙自身的确定性之结果,是“奇点暴涨型”的。

大眼看,不明觉厉;定神想,却简单明了——或许我们本能性的就点错了“鸳鸯谱”。

如果调换一下配对儿法则:

几率 vs 奇点暴涨型 = 时间的非确定性 = 空间从变于时间的宇宙模式
确定 vs 离散渐生型 = 空间的非确定性 = 时间从变于空间的宇宙模式

因而可知,支配人性的原生性底物之自然状态将是一种“非时非空”的玩意。谁会是这个“玩意”呢?且算是“电性”吧。宇宙中有了电,人类本性基础上的意识才有了秩序与混沌的觉悟,才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才有了天堂与地狱区分,才有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最终才有了人类的历史纪元。

不管怎么看,我们人类都是自然“局域”,也因此,关于宇宙的图景必定是渐进式模拟,有穷性逼真。说破了天,这样的宇宙也必然是人之宇宙,或说破缺之宇宙,或说人性底物(电玩)之宇宙。它绝非是宇宙自个儿的那个宇宙。

看样子,时间空间才是解开迷惑的一串钥匙。

事实上,现代科学业已给出了明晰见纹的钥匙胚,无需再去炼铁。剩下的问题不是配钥匙的材料,而是其方法,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简而言之:

一、时间和空间条件之“内”(下)的宇宙世界,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都是可以推算的
二、电性或人性条件之“外”(上)的宇宙世界,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都是不可以推算的

现代人类关于宇宙自在的科学法则恰似(宇宙自洽)完备性之币的正反面。


(再续)。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7#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22:2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人给捋“直”了来看宇宙,会怎样呢?

很显然,宇宙就“弯”了!

其实这是一个先验相对性的问题。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22:01 | 只看该作者
“弯弯绕”的人类,偏要“直”目宇宙自然。要么是自以为“是”,要么是本性使然。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04:55 | 只看该作者
“夹缝”里看宇宙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很显然,只有两种存在状态:“可见的”运动态和不可见的“不动”态。前者是物质世界,后者是能的世界。换个说法,物质世界是能隙世界。

哲学上看,宇宙起源的先决条件是。无论现代理论把在其各种假设中“推”的再远,其先决性是不能改变的。无能则无物。

自然能在相对于物质存在而言,也即哲学意义上的绝对、唯一、无穷、孤立、静止和超验物质世界是能在内秉性的量性差异(即能的量差)所导致的量化“紊乱”而自发性同化回归的一种过渡性状态,因此它是相对、伴生、有限、独立、运动和经验的。

人们无视能态,甚至将其唯一“可见”的量化态————也划归为物质存在(电磁波),也只是因为人类并不真正了解能态及其存在方式而已。这是人类认知的短板,也是现实理性的困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看起来很难驯服的“引力”。

引力是什么?

引力是能量内秉性内敛的特征。

引力并非是物质世界的运动特性,它是能量倍增(或倍减)状态下投射于物质运动之中的某种效应。这种效应是可以被人类的感知能力所形式化(几何化)的。

关于引力效应在物质世界中的最简约认识方式是其几何起因,能量的内敛特性最直接明了的天然例证非弧性莫属。还是那句老话:“人直了,天就弯了。”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6:15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意识知觉中的“宇宙存在”无非是两个基本维度——时间和空间。

看待宇宙存在的基本方式因矢性而因此可分为空间维度或空间型以及时间维度或时间型。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所选取的是时间矢向还是空间矢向。习惯和传统的感知方式是空间型,或说是以空间矢向性为基础的。

如图简示: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8:31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话归“正题”。


面对困局,特别是以现代物理理论为代表的困局,智能解放的唯一途径是抛弃之前的那套“强制性规范”进而建立起新的“强制性规范”。

科学中的“强制性规范”,集中体现在它的逻辑规则,或说“科学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其建构规则(也即它所遵守的逻辑规则)规范作用下所建立起的事物间关系网络的系统化表达。思维模式本身并不产生任何理性结果,思维模式的根本作用是对意志自由的矢向性进行格式化限定,并通过这种格式化后的意志(限定性意志指向)而影响后继的行为效应。

科学思维模式来源于林林总总的关于自然存在的“抽象”、“假设”、“定义”、“方法”等方方面面,这些虽然必要,但非根本。促使科学思维模式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简明到繁杂的构建及运行的核心动力是其最原初时期对“强制性规范”所做的“取舍”,本质上是对原发意志性自由的“定向”化取舍。这种“定向”取舍,是理性自觉被从随机杂乱的生物学原始冲动中分离出来的重要步骤,其选择与否,如何定向的绝对主宰权仍旧源生于自然本系。从智能性角度来看待这一天然过程,其实就是智能对其意志自由度指向做出选择是其自身可接受的“理由”化过程。这里的“理由”是人性中所内秉的,表述这种内秉性的“理由”,就是被称之为“逻辑”的东西。

逻辑,是自然本在系统自发性、自组织性在生物智能层面的理念投射。就此意义而言,逻辑是先天的。任何思维模式,只不过是先天性逻辑在智能层面的“后天”表达而已。

一个比喻的说法:人类原本就是“无脑儿”,其“脑”是后来被装载进去的。于是,在其生存过程中,将凭借这个后天被“植入”的大脑,来评述着其自身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思维模式”就是这个被植入“后”脑之后的大脑之理性平台,也是其智能发挥的人为性框架。

再如,当某智能体在说“我(我们)认为或相信……”之时,也就意味着他(她或他们)是在“丧失”了自我原始性状的天然人格状态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转换了其自我角色,即“被定义”状态下的再造人格了,其表述或主张原则上只能是非我的或说角色我的。


智能创造植根于对选择先天逻辑的归皈,或说意志指向所“瞄准”的逻辑存在。自然逻辑及其体系原本就在那里,不多也不少。不同的意志指向(通常语境中被表述为“信念”),将引领着智能去探索和接近那个原在性的隐形逻辑。智能通过其“目标化”的行为效应(方法论)来检验接近它的路径与方式,并不断纠错。纠错的所有成果,都将进一步反作用在其“旧版”思维模式之上,继而形成新的“升级”版。这是一个反复的循环交互过程,也是理性成长并日趋“完备”(与天然逻辑模板之间的误差消减)的过程。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无外乎是对两类先天逻辑(物性的和非物性的)“择选”过程。譬如宗教中的“天命论”,是对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信念选择。传统科学当然是对物质形态的一种信念选择了。前者可以形象地说是“顺流下”式的信仰及行为模式,走哪说哪,不问西东;后者则对应的就是“逆流上”了,坚信万事有因并溯源求本。

不同于“顺流下”的是,“顺流上”方式必将遇到一个边际限定性问题,虽然这种边际限定处在极端状态,但却是“顺流上”方式绝无可能消除或跨越的终极界限,这就是时间和空间(时空界定)。简明地说,弄不明白时空,搞不定时空界定,就必然“死定”在“顺流上”小圈里了。但若想弄明白时空,且跨越时空界定,就意味着必须无条件的放弃“顺流上”,建立起一套秉承着传统科学精神信仰之原则意义上的“顺流下”模式。这个任务的实现,必定首先是哲学研究的突破,其次才是其行为效应的扩展——科学革命

新的科学革命早就不是任何一个个人、民族或国家的使命,它的到来是传统科学发展进步所特定的必然结局。人类文化的两条脉路总是要相互融汇并剑指宇宙的命根子——能在——之上的。传统科学在推进人类精神世界里这种原始态合并化的理性进程中所起到的加速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也必将是未来其后继接棒者——新科学革命的主力军。


其实,讨论至此,业已基本上说清了该帖的命题了。所谓的“十大物理难题”,根子上看,都不过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智能向度上的各自表述而已。既无能力也无必要深入各个问题的细节来一一解析。接下来的时间,选其一二为例,做个简明解析感觉上即可关贴了。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5:43 | 只看该作者
PS:扯几句稍远的……


没有“强制性规范”所限定的智能都必定是本色的、直接和随机的原发态智能,犹如动物的本能反应那样。有效的利用智能,就是智能对智能的自我约束——“强制性规范”,并由此把原本是散落分立的“个性意志”自由,捆绑转化为“集体意志”的约定。

“强制性规范”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它从生物在地球上出现时就已呈现,只不过它被深埋于生物生态的背后。生物史中,发挥“强制性规范”效应到极致状态的是人类。

举例而言,环视一下近代国际社会,将一目了然地可以看出两大类效应的社会组织模式,即所谓的“民主”和“集权”。在“强制性规范”基础上,但凡强调“个性意志”对“集体意志”干预作用的,即所谓的“民主”社会模式;但凡强调“集体意志”对“个体意志”干预作用的,即所谓的“集权”社会模式。

换句话说,无论何种社会运作模式,相对于生命群体的自然意义而言,都是合理且平等的。区别在于如何制定和取舍,如何管理和应用这些“强制性规范”。无论接受抑或拒绝,这都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恒持不变且起着支配作用的“天然的”政治学原理,也是社会管理科学的唯一性基础所在。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02:41 | 只看该作者
PS:再略延一点。


一、自由意志问题:

智能的背后是活体的“自由意志”,归根到底,在逻辑上就是“抉择”。当下的“人工智能”,充其量也就是技术性的模拟智能的“抉择”特性而已。

所谓的“自由意志”,其实从来都不是某种智能本身可控和可操作的绝对和根本性的自由。自由意志是某种天然限制性(诸如自然生态、各个生理性因素等)与某些组织重构性(诸如社会生态、各个心理性因素等)相互之间二重重整化“轨迹”的线性状态,其意志倾向构成了意志自由度的显性特征。

由此可知,置于宇宙环境而言,一切智能及其任何意志都是被宇宙先决性所限定的。宇宙中的任何运动,也由此可以被视为一种限定条件下的吐故纳新或说依随限定状态的变更而“自发的”的重构过程。

对于智能问题,在谈及任何意志自由之时,其实是在针对智能世界根基层面的那种“限制与重构”的矢性合力,其合力之矢体现在任意整体化的智能表观时,即所谓的意志“自由”。


二、逻辑问题:

呈现在无生命状态中的选择是天然的,或说是自然力使然的,也即科学中称之为“规律”之类的那些东西。此类逻辑结果来源于生命状态之“外”的逻辑,可称之为“先天性逻辑”。

生物世界的逻辑结果,特别是智能化结果,则非然于前者。参见上述内容及《为什么人脑可以虚拟现实?》。此类逻辑来源于生命状态之“内”,可称之为“后天性逻辑”。

所谓“先天”和“后天”不仅仅是流行意义上相对于生命智能而言的时空界限,更重要的是时空矢序。矢序又分矢序,或外序(磁——电——光)和与之相轭的矢序,或内序(光——电——磁)。非严格意义上,也可简称其为“顺时的”,或“系外的”和“逆时的”,或“系内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各种宇宙模型中,如若导致宇宙不断膨胀的“大爆炸”学说被定义为矢序之结果的话,那么“大塌缩”学说就是矢序之结果

“先天的”即矢序状态的逻辑规则,它是自由意志的限定性基础所在。“先天性逻辑”又分两种:

一是规范和支配一切物质事物存在状态的“先天性逻辑”,也称“物性逻辑”或“相对逻辑”和“时空逻辑”。一是规范和支配宇宙存在状态的“先天性逻辑”,也称“元逻辑”或“绝对逻辑”和“超时空逻辑”。形象化地理解是:假设“物性逻辑”是一个被迫伴行的奴才的话,“元逻辑”就是那个自发自主的霸主。

物质的和宇宙的虽然都是天然自在,且紧密关联,但由于各自逻辑范式上的区别,其执行程序和运作规则也将是全然不同的。有史至今,以科学为代表的所有智能努力或面对或解决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发寻这个称之为“物性逻辑”的过程,其成就被时下称之为“真理”。

科学真理之集合,本质上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奴性”宝典。理由很明了,因为它是关于如何从物质性状来理解元逻辑本征性状的经验化表述,是一种相对性“真”、间接性“真”和近似性“真”。它是一种在自然力量的驱使下如何于被动状态避免其消亡的救赎途径,也是智能对其意志自由进行自我限定后的收获。也因此,“证伪”就演变成了鉴定一切科学性真理的不二法门。


三、证伪问题:

智能逻辑是所谓的后天性逻辑,归属矢序。这一过程是矢序反演。矢序无论顺逆,根本上都被先天性逻辑法则所规范。如果反演发生的系统状态(譬如智能性个体)绝对一样的话,其反演结果也必定完全相同。然而,对于智能而言,这却是绝对无法实现的一道天然屏障。

举个例子:物质的空间占位性就决定了相对于同一个作用源,不可能存在两个时空条件完全相同的系统状态。也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反本“两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

哲学意义上看,“同一条河”可以同时踏入很多只“脚”。每一只“脚”如果表征着一个智能,一个自由意志,即便是踏入的“脚”趋于无穷多,也不可能描绘出那个“同一条河”来,只能是极其近似。但如果对所有的“脚”在踏河时做些强制性规范,必要的次数之后,关于“同一条河”的某些物理性状(温度、流速等相对性状)便呈现出了“规律”。尽管依旧是近似的,依旧不是那条“同一条河”,但终究对“同一条河”的同一性进行一致性的可描述能动了。

例子中的强制性规范,其涵义就是智能对其意志自由所施加的种种限定,诸如元概念、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传承性的教育等。

强制性规范效用的叠加,一方面生就了证伪的灵气,也同时构筑起了它被图拜的神台。结合科学史而言,证伪既是科学起步时利用智能的伟大创举,也是其行近临界时智能的末路穷途。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0#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19:03 | 只看该作者
插几句“人工智能”。


首先,“人工智能”是一工业界的技术性概念,而非象牙塔中正统定义下的科学性概念。如若把“人工智能”等同于一个科学概念的话,它就是一个伪概念,基于此基础之上的讨论都将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伪命题。

为什么?

一、科学哲学观而言:
任何智能(单体或群体)情态都是相对孤立且不可复制的天然情态。

本质上看,智能状态是系统化(全域性)自然次序中某些特别的点状化(局域性)能量“反动”状态。换言之,是超然于系统本征并起着规范作用的自然秩序的天然性“自我”反演,简明地说,就是全域的时域本征在局部的空域本征中的归零或“解构”状态。

时域也好,空域也罢,时间和空间都不是智能的天然“载体”,他们仅仅是智能“自觉”其存在于其中的那个规范场(物质世界)总构造的表征方式。时间和空间都不是所谓的“实体”,它们仅仅是智能化“实体”的根本规定性的“化身”。现阶段人类智能的最高成就,依旧呆在其“实体”化的那个世界——所谓的物质世界。即便有朝一日,人类终于走出了“自我”拘泥,洞开天门,皈依天律,其智能状态因其空域构造之间的天然性差异,也是不可能被全同化或被复制的。

二、科学技术观而言:
任何智能(单体或群体)制品都是一种对其天然情态的物理模拟。

本质上,是对上述天然性的诸如“反动”、“反演”或“解构”之物理过程所进行的人工性技巧化的近似处理。现代学界称之为“仿真”。“仿真”在原义上就已经很好地定义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性而非科学性的概念化涵义。

诚然,技术实现通常都是以经验激积累和/或科学规律为基础的行为实践。但“人工智能”和“智能”所对应的自然赋义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智能及智能研究的标的是智能的天然状态及其自然缘由。人工智能及其研究的标的是如何模拟及其仿制技巧是实现工艺。

三、一个不情愿的展望:
虽然为时尚早,但不妨假设一下。

如若有一天,人类解析出了智能之谜,并具备“全息化”模拟制备的技术和工艺手段的条件下,人工智能会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呢?

答案是:可怕!

今天一位资深博导在网上质疑人工智能:“(它)可以做到“真善美”吗?”

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话,将是:
不但可以,且较之人类更“自觉自发”至其标化“真善美”。相反,也同样可以,且“自觉自发”至其标化“假恶丑”。

原因很简单:物质世界有什么可以逃脱“对称”的诅咒?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9#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23:18 | 只看该作者
万幸的是,理性之躯是一个动态的、一过的、多变的天然“过程”。我们既可以接纳这个天然“过程”所产生的那些原始的或说本能的理性图象(诸如日常生活中实际所获的感官觉察、肉体体验等等),也可以接纳那些与自我本性有所区别的“超然”图象(诸如幻念、信仰等等)。

换句话说,理性世界的图象虽然源自于光磁,但并非是光磁的“原貌”。本质上看,理性能力其实是机体的内源性生物电波关于机体外部的外源性光磁原貌的解析效应。如此,也就产生出天地虽一心像却异的理性之集合。或者说,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固在且同源的,然而其解析效应则相对于个体则是千差万别。

解析效应上的“差别”,不是因由那些外源性因素所导生的,它是源发于个体之间那些自属的生物电电态的差别而导致的。也即生物医学上称之为的“机能”状态。机能状态的最简约化共性标的,即生物电态,归属于物理学观念体系的“电”态。

在任意特定的限制系统内,电性特征是一种“自由、一过且多变”的物理状态。它既可以源于光磁,也可以消匿于光磁。如果引入“光磁”作为“电性”的极限边界界定条件的话,这个被称之为“电”的状态,除了存亡于光磁之间之外,将无所可依。

一个“看不到”也“摸不着”光磁本征态且只能被囚禁在电态世界的理性之躯,该如何来感知和理解其理性或说其电性世界之“外”的那个光磁世界并证明其真伪呢?因此,人类关于宇宙自然的理性图像只不过是其本在性的电态唯象罢了。

人类自始开来,那些被称之为“科学”的贡献,也只不过都是关于自然事物之间电性差异状态的种种努力探究的结果。时至今日,人类既没有触摸到“天门”,也尚未触摸到自己的“心门”。形象化地讲:理性“心门”是一个基于光磁“天门”的虚拟之“门”。除非理性这扇“心门”与那扇光磁“天门”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无缝“重叠”,否则,理性之“虚”是不可能通过自证或证伪等诸如此类的电态共享方式被加以澄清和消除的。




匆匆……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9 06:06 , Processed in 0.5897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