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易经中的“爻”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arcman 发表于 2017-7-20 20:20
国枫:
制图的原则还是不甚明了@向日葵 
或者古人流传下来的法则轶失?

如此说来,第一层圆就是“合”(全部是阳爻),第二层圆就是“开”(全部是阴爻)。反复不禁,循环下去了。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日葵: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几张向日葵先生的新图作: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先生的质疑很深刻,在我看来是关于认识论基础方面的命题。


譬如“形而上”Metaphysics这个概念。基本意思是存在的或自然的之后或之上。
传统上,形而上学试图用尽可能宽泛的措辞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
1、根本上有什么存在?(What is ultimately there?
1、它是什么样的?(What is it like?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理性认识的原初条件,或说初始化。
如果一个初始化本原是绝对的,那么关于这个本原的任何后继性认知都必定是相对的。
如果一个初始化本原是相对的,那么关于这个本原的任何后继性认知都必定也是相对的。

虽然两个前提下的认知都是相对的,但有着极大的差别:
前者是绝对与相对之间的相对,后者是相对与相对之间的相对。
前者可以很方便的“顺向”导生出后者,但后者导生前者时,因为是“逆向”的,将很困难。

把上述结论的推导模式套用在“人”(肉体存在)上,就是前者——本体论。套在“理性”上(精神存在),就是后者。

每一个天然的人类个体存在,相对于自然本体(生地、地球、星系,宇宙,乃至Whatever……)而言都是唯一的从无到殆的特定性时空连续。而每一个人类的个体精神存在,相对于其自身特定时空连续而言(基因遗传、家庭、种族、社会文化环境,等等)都必定是全程伴发的独属性经历和体验连续。

如此,可以看出,人类理性是被至少二次“潜规则”化的。第一次是被自身的自在性状所潜规则了,并由此衍生出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独属的精神状态。第二次是自然本在对个体自在性状的潜规则化,并由此衍化出共形(全集)基础上的所有子集。

结合向日葵先生的“自心”,应该指的是人人被自在性状所潜规则之后的独属之果,故而“各家之道非同”。这里的“道”是人道,个性道,虚无道,而非天道,大同道,实在道。故而存异多多,无可始终。

“何以谋通”呢?通常条件下是基于本在对自在潜规则后的特定之果,是实在道对虚无道的约束与规制。直白地说就是:任你说破天,他心不能悟同的就是废话。

那么,是否有他心不悟而难以言表之大同悟呢?是有的。这只是需要借助合适的方式把个性之大同悟转化为众生的普通悟而已。然,其途艰辛异常,非一般可为之!

如上参与,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前者”指的是绝对与相对的关联关系。“后者”指的是相对与相对之间的关联关系。

换言之,精神层面的“东西”与绝对层面的“东西”之间不是直接交互的作用模式。精神结果是基于特定自在个体而形成的间接交互模式继发而来的。由此也就决定了人皈本道,然其自心各道,又可谓变幻道是也。


供参考。


PS:
结合弧理论,如若电态,虽然都产生于光磁,但质同量异,除非处于同一性的惯性场。这是绝对与相对的关联模式。这是无条件的,无论电态有怎样的量异,一切电态必定源于能阶,或说能。

电态与电态之间关联对比,则凸显的是同质条件下的各自量异,或说比较的是各自特定的惯性场。电态的运动性状不仅仅取决于其各自质量,还必定与其系统条件(所对应的能阶)相关联。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抱歉,对于佛、禅也是门外汉,仅有些许了解。谈几句粗浅心得供交流吧。

先说一下禅修:
是比提童之心以无序,相拟于共形。“纯天然”,无畸变,称之乎“原初态”。故无忧虑。随着成长,其历复杂,交互沉积,无序渐变,其律自生,曰“识”而主言行,惯其长性。“分别识”当二开,一是指自心对外部事物的分别,一是指自心与他心之间的分别。其“别”乃生时之苦源。何以消其苦而乐恒?就需要消除这些“别”。禅修的目的不是求原空之童心,而是净其欲,修其别,追求更高层面的一种无序,重塑分别识之后的无识界。禅修的目的,一般而言,也就是修脱色界而求根本定。我还是我,只是不同我。修在“识”之后,无识也就无需其修。

换成弧的说法,就是一个原生单一的电态,随着其时空连续而渐变为某一特定的多元化复杂簇。若想回归,就需要修边除毛,化繁于简,沐然天纯。

再说一下佛信:
佛家的苦不同于禅家。佛家之苦根指的是人性之二元性,所谓罪孽的原生性,无常也。因二元相极,故三世轮回,是分往生、今世、来生。自心取向,可明,可无明,如此决定了其苦其乐。何以脱苦?佛信是首要的,强调的现世修,是过程中的修,以求断除无明而永生。佛心更多的在于告诫和引导自心所向,修在“其中”。

换成弧的说法,就是能阶生电,其为极间态,无常态。或聚缩于磁(恶报),不断轮回;或发散于光(善报),摆脱现世轮回。何以从?向佛长修是也。

禅修和佛信,其苦有别,一曰有识苦,一曰无常苦。二者殊途同归,最终求的都是超越色界(物质界)以解放自性(忘我、空我)。


关于弧与禅修、佛信之间的相互定位关系,不敢妄言。还是各从其自心道的好。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三点。

1、禅不是弧,弧也不是禅。二者各循其理法。
通俗地讲,禅追求自心之化异往同的体验与修度,是曰内心像。弧追求万物之化异往同的本形与形理,是曰心外像。若一定要说两者的最高境界都是求同的话,禅修的是自同,弧研的异同。各个自同因其色像各异,故独属而不互通。弧者盖各异于弧同,故共像而可通全。

2、禅修的是电态异,是曰自性修,化多重电旋为简一,其修之端极为能态(光、磁),其极间之域为单电弧旋,循动而不觉其色相异,是曰圆满域。入得此域,或可有万象消融,浑然皈一之体悟。此曰形而上。

3、弧研本体象,求可识,一像识而辩万象同,非理不归。故崇能为上。能本同,化相异。能异生电,覆衍而继,叠成万物。此曰形而下。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8#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虚怀,有空常来。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先生,您将佛禅大教与弧理论进行类比的思想很新颖,也很独特。我想我能理解你的基本理念。容当稍迟回复商讨。谢谢!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Mr Eagles的“砖”有料且色彩斑斓。做个简要赏析吧。


一、头“砖”:

谈两点。
1、本体论:先生的“砖”里可以看得出包含了老子、佛教、和弧说三者的“底料”,并且试图将其融汇统一。

事实上三者可能大不同。通俗地说,道教或老子论认为“道”是化生万物之宗源,可修炼成仙,到达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佛教强调无常,教化人们摆脱事物因缘关系而构成的无始无终的循环,可修炼成佛,到达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用现代人的观点看,道家和佛家都没有确定的对各家之宗源或本道相互对应的自然“底物”。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诠释,当今也是如此。今天看,道家的基本本体观应该是世间万变来自不变(道),佛家的基本本体观观点也是如此,世间的万变(无常)来自不变(恒),但这个不变究竟是什么?道家和佛家都没有具体交代和明确说明,要等到修炼成仙、成佛时,才会有所觉悟和明白。弧说不研究道教和佛教,也不研究其他任何宗教。弧说研究的是宇宙本源问题,并由其本原象反演出宇宙万象。其基本观念也很简单,就是能为本,弧其形,弧合而万事万物

除了上述不同,这里有一个三者的“不约而同”,即:不变为本元,变为不变象历史性地看,这也是中国哲学严格区别于西域哲学的原则分水岭所在。历史上的西域强调“变”运动)为第一性,东域则强调“不变”(不动)为第一性。

2、方法论:鹰先生的基本方法是类比,是一种通汇,也所谓“自心”,先生视角独具,立意甚高。然,这种方式或有一个小小缺陷,常常容易忽略掉类比对象原生性方法论特征。换句话,就是大通则疏微。于此,我补充几句“微”缀。

文明迄今,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都源自于形而上的认知模式,弧说也不例外。但有一点不同,形而上的认知模式之极端状态,并无常解,多被“打包”赋义于“无限”、“无极”、“圆寂”、“空”等空泛概念不了了之。

弧说首先起源自形而上,最终提炼出形而上的极端常解态,是曰“能”——不变,常恒,全同。能的基本形而上之象曰“弧”。至此反转,由弧形式反推至宇宙事物之万变象,统而盖之,是曰弧几何,与其对应的是弧数理。自喻形而下的认知模式。

“能”自在,观而呈象,曰“大同象”、“唯一象”。能合方生世间象,其合不绝,则万象不息。人类生死于其合象中,俗家曰“乱象”。而道家、佛家都是旨在引导人们在乱象中寻求“不变象”的途径方式而已。


粗粗拉拉地想勾画出鹰先生藏在“头砖”里的初衷,鉴于时间原因,仅作茶后谈资吧。



改天再继续聊聊鹰先生的“二砖”。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2 04:26 , Processed in 0.6953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