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易经中的“爻”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01:1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有了一个长周末,拖了这么久,爻的讨论也该封贴了。

从根儿上谈起:

“无极” = “道”= “能量”

也就是说,《周易》的本论和《老子》的本论是等价的。前者说的是日常世界的空间维度,后者说的是日常世界的时间维度。换言之,《老子》说的是空间在时间里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周易》说的是时间在空间里如何演变发展的。二者相构而成其术,是曰“易”。易是基于两者本论基础之上关于日常事物及其规律的成因解释或曰方法论

“无极”和“道”皆指天地混沌。也就是天地一体,浑然初开之前的自然本体。这个层面没有相对的可能,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法则可言,它是孓然孤一的本在态。

对应于当代科学理论,“无极”和“道”与物理学中的“能量”完全等义。西方科学中关于能量,又可细分为两个描述体系:量子论和相对论,两个理论通过构成了科学关于自然自在,或说物质存在的方法论。故而,“道”对应于量子论中所描述的能量,“无极”则对应于相对论中所描述的能量。

“无极”、“道”、“能量”的观念本身,都共同指出了物质世界的自然源头——能量,只是称谓不同而已。不同的称谓,也导致了不同的诠释路径——方法学。总结一下: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2#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03:40 | 只看该作者
(续)

2、怎样交合?

谈交合,就要谈形式。物质形态的人类关于自然自在的一切认识皆起始于“形”识。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描述物质存在时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时间和空间。感觉上空间是有形且有限的,时间是无形且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似乎也是彼此不可割的。物质形态在时间和空间框架里有生有灭,相互作用,物质世界看上去更像是在时间和空间舞台上演员,上上下下,角色更迭。物质运动和物质存在仿佛是时间和空间舞台的一部大型连续剧,只要时间和空间不倒台,这台大剧似乎就可以那么一直无穷尽的进行着。既然如此,就暂时不关注舞台剧里的人物和情节,把注意力专注在舞台本身好了——时间和空间究竟是什么?

我们如何描述空间呢?其基本形式状态如何表达呢?现代知识告诉我们的是几何学。也就是说,几何学为我们提供了基于两种基本形式的描述体系:直线几何和曲线几何。

我们又是如何描述时间的呢?看起来也是直线型或曲线型。

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万物皆源于能量。因而,如果时间和空间是描述物质存在的两个必备指征,那么,时间和空间也应该是与能量形态有关联的两个指征。换言之,从物质世界看能量,能量的存在形式也应该有可能既是直线的也是曲线的,并且,相对于能量自身的基本形式而言,时间和空间则是可彼此分立的两个指征。

直白一些的说法就是,时间和空间对于物质存在来说,它们的彼此关系是必然的不可断离分开的连续状态。但对于能量存在而言,则变成了彼此必然断离分开的分立状态了。

是这样的吗?除非量子论不正确,否则,它就是最直接明了的实证之一。

先假定真的如此吧,那么有没有一种什么几何形式可以囊括时间和空间的这种相对于物质和能量的双重特征呢?也就是说在一个形式中,既能够保持时间和空间的彼此连续性,又能够保持它们的相互分立性呢?很遗憾,没有!

如此看来,纯粹的物质世界里,寻找表征能量基本形式的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分立性形式是困难的。哲学意义上的讲,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同在的,能量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非同在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同时性”的问题。简约地说就是:物质存在是同时性的,能量存在是非同时性的。

如此看来也对。为什么?因为能量在纯粹能体系中如何不发生交互,它们彼此是独立的,也就无所谓“同时”与否了。但是一旦交互,就可能产生物质,可以产生物质的能量交互方式在其所生成的物质角度来看,彼此似乎就不得不“同时”了。

虽然在物质世界里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直接方式来描述能量存在的基本形式,但可以通过对能量的单元化考察方式,假设某个能量形式,继而再考察形式间的相互交互规则,反演出时间和空间连续性关系条件下的物质存在状态。

假设宇宙整体是个圆球。物质观而言,一个球也就是三个圆的相互同心垂交而已。好了,暂且把一个圆环作为宇宙存在的基本形式描述。宇宙存在的代名词即能,或纯粹能。能量是能的局域。如此,圆环的一段就可以表述为能量的基本形式了。由此,假定四分之一圆环是能量的基本形式定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了能量的基本形式,推演一下看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个半圆,是两个能量的交合形式,或说两个能量的交互态。两个半圆的交合就是一个圆环,或说四个能量的交互态。两个圆环再交合,如下图,就是一个圆环构成的立体,或说是八个能量的交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了,至此,能量的形式描述(1/4弧),经过自身交合,已经过渡到了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描述了。如此看,两个圆就足够了,用不到日常描述球体时的第三个圆了。

再来考察一下时间和空间。继续引用上面的两张图。

假定弧ab中的弦(ab虚线)是空间的形式定义,r是时间的形式定义。下图所示。注意,这里的时间和空间是分立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会怎样演变呢?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04:59 | 只看该作者
(续)

3、为什么只能交合三次?

讨论至此,其实爻的问题也说明了。简单地说明两点。

一、为什么只能是三?因为能量在形式上相互自交合三次就已经形物万千了。

解释一下《老子》所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所言之“道”,指的就是能量。通俗地讲,就是道(能量)这个东西,不是人言物语可直接表述的,只能据而借喻它的性状。

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由来呢?

把能量的基本形式——弧设定为数量意义上的“一个”,则二弧交合,就是二弧合一的情态,数学上可以表示成2的一次方。以此类推,两个半圆交合,表示为2的2次方,两个圆环的交合,即2的3次方。能量之间的三次交合,就成就了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条件了。这里的“2”、“4”、“8”,严格地对应了《周易》中的“两翼”、四象和八卦。而共享时间线则对应着易学理论中的“太极”。参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至于说何以再从能量中的时间和空间分立状态转变到物质世界的二者连续状态,也就是能量在《周易》理论中的状态。请参见本坛中关于类弧子的相关讨论和文献。

二、重点讨论一下爻的形式本义。众所周知,爻有两个基本表述方式,一个是“阳爻”,一个是“阴爻”。如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连续的示阳,断开的示阴


很显然,爻的基本形式意义表述的是能量的交互与否,也即表示了“道”分或“道”合之状态。能量(道)是万物存在的先决条件。能量(道)聚集交合在一起了,就是阳,表示物质形态的生发;能量离散不交合了,就是阴,就是物质形态的消亡。“爻”没有任何自然对应物,它仅仅表述底物的关联状态。“爻”既不是能量,也不是物质。“爻”仅仅是描述能量交合或开分的标识符。

为什么单卦必须是由三个爻所构成呢?

这是因为能量只有三种自交合状态,且每一个状态都有“合”与“分”两种可能。描述三种自交合状态全部处于“合”时,就是乾卦,如果全部处于“不合”时,就是坤卦了。其他的六个单卦,则表征了三种自交合状态处于“合”与“不合”的全部中间性可能状态。

这里也简单说几句为什么复卦只能是64卦呢?

复卦是由单卦两两相合组成的,表征着两个能量球(两圆环相互交合状态)之间的所有关联方式。一个能量球共有8个弧所组成,两球之间最多也就是8x8=64种可能方式。又因之每个球的交合与否的状态也是8种,故而两个能量球之间也是只有64种可能的关联状态。

弄明白爻的意义和原理,周易之卦术原理也就清晰明了了。相对而言,爻的象意要远大于卦的象义。爻表征着万物的来源条件及方式,卦则表征着能量间的交互对万物的作用类型及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就理论意义而言,两者表述的自然对象不是一回事,但就实用意义上而言,两者互补而不可缺如其一。



(本帖匆匆续完,供参考。有误处,请见谅。谢谢!)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4:44 | 只看该作者
再加些图,帮助进一步地说明和理解。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4-20 05:08 , Processed in 0.4770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