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聊聊易经中的“爻”

  [复制链接]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枫:
制图的原则还是不甚明了@向日葵 
或者古人流传下来的法则轶失?
或者是先生自己的探究和推演?
可以看出,这个图法有其自身的奥妙,只是其对应的含义若不注释则很难解读

向日葵:以本心为点随意画个圆,此混沌一也,将圆平分为半,此阴阳二仪也,复再将仪平分为半,此四相也,再复平分为半,此八卦象也,恰45度弧角,此八分之一圆弧即为阳爻。还以本心为点,再画一个稍大的圆,仍如斯反复平分为半至八卦象,再平分为半,即十六分之一圆弧即为卦之阴爻。仍以此法复画圆,再分之至八,十六,即阳阴爻交替延伸,可至无穷。  然以上述方式,四方上下,每纬经皆以阳阴爻延伸至无穷。仍以本心为点四方上下,任意时空间,仍以此法反复至无穷。皆以八卦为侯,向内以阴偶数平分,向外以三奇数分之,小无其内,大无其外,虚无缥缈间,无限延伸,便如光,如道,无处不在,即大混沌道也。 其虚法为45度弧,22.5度弧,阳阴爻之本义矣

Image3.png

Image4.png


相等弧长,延伸后的夹角45度,
内圆三次分半后,相,得的弧长。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arcman 发表于 2017-7-20 20:20
国枫:
制图的原则还是不甚明了@向日葵 
或者古人流传下来的法则轶失?

如此说来,第一层圆就是“合”(全部是阳爻),第二层圆就是“开”(全部是阴爻)。反复不禁,循环下去了。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日葵:

WeChat Image_20170720230009.jpg

商鉞   图案


我想和先生交流的本意是,易,爻,45弧,弧长,阳爻,中冲后,阴爻
其中的关联和内在的某种非人文逻辑的实质。
从而解释易的可能,若是讨论易。千百年来无果。我与您,恐也是无果。
先生有先生的绝对理论。某也有自己的心得。盖因各自人生际遇不同,所悟恐有离。故不辨者为上!各自心鉴即可,先生以为?,。,

Arcman:
不敢俱同。愚以为,人间无绝,事事随缘。然一个“缘”字,掩却了多少缘慧?也苦了中华何久?

郭枫:
本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东!索源和推理,各有千秋!二者一致的时候,或可更容易理解一些

Arcman:
愚一直试图理解向日葵先生的本论基础,因为如此可以提纲携领的理解先生的推演方法。
再复杂的方法体系,都是有一个本源依托的。
若仅仅以“自心”鉴之,就很难免各自的“想当然”了。大家一起商讨,主要是彼此学习,求个对“自心”惯式的纠偏不是?

郭枫: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向先生提供的易图图示及演变是考据出来的古人的智慧结晶。这个毋庸置疑,已有定论。在理解古人的图式里面,隐藏了我们 迄今尚未参悟的智慧和玄机“我想和先生交流的本意是,易,爻,45弧,弧长,阳爻,中冲后,阴爻”。向先生认为在“弧”这个里面有文章。

向日葵:
国风先生所见极是!

郭枫:
事实上,《弧的原理》整本书就是在探讨弧。只是,绝对弧是1/4,而向先生感兴趣的是1/8——也就是45”弧。那么,弧人是否可以从一个1/8的角度阐述一下其自然含义及其相关表征呢

Arcman:
我也一再强调易典缺失其自身的本论部分,这个部分被推给了“道”。道不明,何其术?岂不是“自心”各曲,难能同台演艺吗?解爻,离不开道。愚以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先生们见谅。

郭枫:
由4/1弧的自然属性是否可以给出一些解呢

Arcman:
@郭风 那些都是表意词。说唯物与唯心,能否只讲一个“唯”字呢?

郭枫:
比如时间和空间这个时候会有一些什么特性?

Arcman:
我看到向日葵先生的研易心血,也是在力图理解其学说。

郭枫:
烧脑啊

郭枫:


Arcman:
大家在说“爻”,"自心"条件下,一爻万变,不好进行啊。

郭枫:
我也这么理解。问题是目前向先生似乎“不及其余”啦

Arcman:
譬如:为什么一个圆可以成两半圆?是自心“掰”开的,还是“道”自为?何故其为?等等
首先,向先生的弧和弧学的弧肯定不是一个定义条件下的弧。
弧学中的弧是纯粹能的形式定义,很明确。
爻是能量弧合的级次。
向先生的弧指的是特定条件下的弧度,不是弧本身。是以弧示爻的“度量”方式。

我们不要着急,时间上慢慢来,只要是目标一致——精研易典——的话,早晚会逐渐找到交互点的不是?

郭枫:
让我们想象着在纯能中画出一个 r = 1 的二维弧面,再画出一个 R = 2r 的二维弧面。让 R 弧面的圆周过 r 弧面的圆心。如图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郭枫:
这个图,我感觉和向先生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Arcman:
不一样。这个类弧子构型是建立在绝对弧子基础之上的。
这个构型只能是三维,且有严格的几何学和数学定义,具有唯一性。是万物运动之源。它讲的是运动原理。
爻在这里不起作用,对64重卦有意义。

郭枫:
感觉略同的是形式表征,当然赋义不同。那么古人的赋义又如何考究?

Arcman:
这就是我想请教向日葵先生的地方。他广读古书经典,知易深厚,期待能给出一些出处。


郭枫:
期待

向日葵:
不好意思刚出去一下,,抱歉


Arcman:
没关系,该忙就忙,有时间了就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好。

向日葵:
不明Arcman先生之意,请与明示。

郭枫:
@Arcman 先生关于两个不同的弧的解释就很有意思嘛

Arcman:
我说了一大堆“废话”了,不知先生垂问哪一句?

郭枫:
"Arcman: 弧学中的弧是纯粹能的形式定义,很明确。
Arcman: 爻是能量弧合的级次。
Arcman: 向先生的弧指的是特定条件下的弧度,不是弧本身。
Arcman: 是以弧示爻的“度量”方式。”

向日葵:
嗯,郭风先生的定义准确。

向日葵:
Arcman先生:我也一再强调易典缺失其自身的本论部分,这个部分被推给了“道”。

Arcman:
好啊!那么何者为“道”?先生如何理解的?望赐教。

郭枫:锁+钥匙

向日葵:
易 的本论部分,上古解释是很唯心的,带了神话色彩。
现代人的理解,就是鬼话!

Arcman:
Ok. 然后呢?

向日葵:
所以先生以为缺失了,逻辑上就是不相信鬼话,或其中部分鬼话
先生的道,是指的大道,还是实质的道,或是先生自己心中的道?

Arcman:

无关我之道乎。请先生继续……

向日葵:
大道不可言,言即非道,成了死循环。实质的道,正是我追寻的,,,因为不明所以请教。
郭枫:
大道不可言,言即非道,成了死循环。实质的道,正是我追寻的,,,因为不明所以请教。
中国哲学的困惑

向日葵:
正如先生所讲,不知 道 何道?何谓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此句中的道应为先生心中的道。所以敢请教,先生心中的道?

Arcman:
向先生研易多年,您以为古人的道是什么?就一个“不能说”吗?

向日葵:
道即神!
古人的道
神 我不见,未见。不知该如何讲

Arcman:
愚于此句中想表达的:所谓“自心”就是各家的“道”。如若各家之道非同,何以谋通?

Arcman:
我不信神,也不信鬼。只相信人于实在中。

向日葵:
承然,,,,

Arcman:
望先生明示?

向日葵:
先生 知 或 经历过 心有灵犀 神交以往 否?

Arcman:
我猜不透先生的“承然,,,,”。您的意思是:易典不是神鬼之说?还是神鬼之说?

郭枫:
道同,则不用谋;道不同,才需谋

向日葵:
@湖风 道同,则不用谋;道不同,才需谋
此中道应是各自心中大志,道 中 小道

Arcman:
自心各历不同,何以神交过往?是否更容易产生歧义?还是明白的讲好啊。“道”不能言,我们俗人凡胎的宜应无忌不是?

向日葵:
所以,我可否理解为先生未曾经历?

Arcman:
“经历”什么?


向日葵:
心有灵犀者,未曾言语,坐于对面,或相隔千里,未曾谋面者,心中所想者极是相同,甚至于一致。

Arcman:
或然性是有的,普遍意义却很难。

向日葵:
先生认同就好,

Arcman:
譬如“某人正想喝杯啤酒……”,在足够数量的人群条件下,这种“心有灵犀”可能很多。但“某人正想喝杯德国啤酒……”,这种“灵犀”就会大减。如果““某人正想喝杯自酿啤酒……”时,几乎就没有”灵犀“了,成了孤人之念不是?

向日葵:
先生认为或然有之,我却是曾经历。所以,我想究其性理,使成为常态。

Arcman:
这个在数学上应该是混沌理论研究的范畴。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确定性。

向日葵:
譬如“某人正想喝杯啤酒……”,在足够数量的人群条件下,这种“心有灵犀”可能很多。但“某人正想喝杯德国啤酒……”,这种“灵犀”就会大减。如果““某人正想喝杯自酿啤酒……”时,几乎就没有”灵犀“了,成了孤人之念不是?        当先生写此番话时,若有灵犀。我便能一字不差的同时写出

Arcman:
哈哈,您是神人。我不行。我常常天马行空,思路飘逸的,不猜不执。

郭枫:
@向日葵 厉害

郭枫:
@Arcman 谦虚

向日葵:
我以为  神 非是猜!本就有之。

Arcman:
可惜啦,我不信神鬼。讨教先生如何证明神鬼所在?
譬如,我们证明能本在有之,因可见物。
神鬼本在之,如何见证?

向日葵:
正因为不能证明,却能感受。所谓之道,不可言。

Arcman:
不能见证的事物是否都是"自心"之象呢?

郭枫:
通常是神迹了

向日葵:
先生所谓之 神鬼 非我 谓之鬼神

Arcman:
您的神鬼是什么?
“不能说”吗?

向日葵:
如先生的  弧 弧能
我私自以为 或有关联

Arcman:
您能说“弧”、“弧能”,岂不是“道”可言了?

Arcman:
若把“道”对应于弧学,道指的是“纯能”,哲学上就是“全同”、'无区别“。弧仅仅是人眼里”道“的表象,弧非道。

向日葵:
极是。我所求的就是 如何言? 何种方式 言?或能借弧 言爻 ?或借 爻 言易 以易言道? 未得其法

郭枫:
俗务,二位先生抱歉啊!

向日葵:
您忙,不必客气

Arcman:
该讨论中,我尚未完全展开。近期找时间把个人关于爻、三位相,太极、八个单卦的因爻推导……表述出来,先生们再指正。

郭枫:


Arcman:
今天晚了,我先下线了。改日再聊。

向日葵: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几张向日葵先生的新图作:


IMG_2871.JPG


IMG_2872.JPG



IMG_2869.JPG



IMG_2868.JPG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发表于 2017-9-17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讨论易经之爻,说实话我不太懂,但冲着“本讨论属于自由聊天,希望感兴趣的坛友们踊跃参与,各抒己见。” 想要切入一下。

后面讨论到:
“所谓“自心”就是各家的“道”。如若各家之道非同,何以”谋通?”乃是我关心的问题,我认为理性的功能是求真,即逻辑真相,或物与物之间的关联真相,所用的方法论为抽象,归纳,演绎;抽象的前提条件是对某一事物所要提取的性状是可感知的,而如果不能感知,则无法抽象,而无法归纳;如过各家的“道”是各家的体验,或者感受,我无法感知你的感受,你无法感知我的感受,那么如何抽象,如何谋通?      

所以心有灵犀,到底是两个人的感受同一,还是形散神似,还是根本就是各自“象”,似乎均有可能,在目前来看似乎不可知。

因此上文中向日葵先生的“道”我觉得确实不能说,或者不知该怎么说,如何把一种别人无法感知的感受通过语言(即理性)传递给他人呢?

的内在感受只有自己知道,这似乎是每个人独属的,证明是理性的,既然不具备抽象的条件,该如何证明?但是,在生活中的体验,我觉得“心有灵犀”也好,各种妙不可言的感受,都是真实存在而活生生的。这是否超过理性的适用范围?


(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否严谨,而弧人如何看)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先生的质疑很深刻,在我看来是关于认识论基础方面的命题。


譬如“形而上”Metaphysics这个概念。基本意思是存在的或自然的之后或之上。
传统上,形而上学试图用尽可能宽泛的措辞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
1、根本上有什么存在?(What is ultimately there?
1、它是什么样的?(What is it like?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理性认识的原初条件,或说初始化。
如果一个初始化本原是绝对的,那么关于这个本原的任何后继性认知都必定是相对的。
如果一个初始化本原是相对的,那么关于这个本原的任何后继性认知都必定也是相对的。

虽然两个前提下的认知都是相对的,但有着极大的差别:
前者是绝对与相对之间的相对,后者是相对与相对之间的相对。
前者可以很方便的“顺向”导生出后者,但后者导生前者时,因为是“逆向”的,将很困难。

把上述结论的推导模式套用在“人”(肉体存在)上,就是前者——本体论。套在“理性”上(精神存在),就是后者。

每一个天然的人类个体存在,相对于自然本体(生地、地球、星系,宇宙,乃至Whatever……)而言都是唯一的从无到殆的特定性时空连续。而每一个人类的个体精神存在,相对于其自身特定时空连续而言(基因遗传、家庭、种族、社会文化环境,等等)都必定是全程伴发的独属性经历和体验连续。

如此,可以看出,人类理性是被至少二次“潜规则”化的。第一次是被自身的自在性状所潜规则了,并由此衍生出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独属的精神状态。第二次是自然本在对个体自在性状的潜规则化,并由此衍化出共形(全集)基础上的所有子集。

结合向日葵先生的“自心”,应该指的是人人被自在性状所潜规则之后的独属之果,故而“各家之道非同”。这里的“道”是人道,个性道,虚无道,而非天道,大同道,实在道。故而存异多多,无可始终。

“何以谋通”呢?通常条件下是基于本在对自在潜规则后的特定之果,是实在道对虚无道的约束与规制。直白地说就是:任你说破天,他心不能悟同的就是废话。

那么,是否有他心不悟而难以言表之大同悟呢?是有的。这只是需要借助合适的方式把个性之大同悟转化为众生的普通悟而已。然,其途艰辛异常,非一般可为之!

如上参与,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发表于 2017-9-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甚妙!感觉已了解此段大意。

其中这一句“把上述结论的推导模式套用在“人”(肉体存在)上,就是前者——本体论。套在“理性”上(精神存在),就是后者。”   能否把这一句陈述的再直白些,如何套用,我不确定是否理解您意。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前者”指的是绝对与相对的关联关系。“后者”指的是相对与相对之间的关联关系。

换言之,精神层面的“东西”与绝对层面的“东西”之间不是直接交互的作用模式。精神结果是基于特定自在个体而形成的间接交互模式继发而来的。由此也就决定了人皈本道,然其自心各道,又可谓变幻道是也。


供参考。


PS:
结合弧理论,如若电态,虽然都产生于光磁,但质同量异,除非处于同一性的惯性场。这是绝对与相对的关联模式。这是无条件的,无论电态有怎样的量异,一切电态必定源于能阶,或说能。

电态与电态之间关联对比,则凸显的是同质条件下的各自量异,或说比较的是各自特定的惯性场。电态的运动性状不仅仅取决于其各自质量,还必定与其系统条件(所对应的能阶)相关联。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发表于 2017-9-1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在直觉上钦佩先生言语之精炼,思维之精致,我直接表达我的感受,使用更形象的问法:
    这里先引用我所理解的“禅”的观点:
     (想引用一些禅者的原话,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禅说要回到一个孩童灵魂般的纯净,就我的个人经验是说如下一个过程:
     一个人(婴孩)刚刚对世界有感知的时候,那种感知被禅称为全同态或者说混元态,此种感受是一的,然后婴孩却无法停留在那个状态,继续成长,产生了分别识,而禅就是通过参禅或者静心回到那个全同态或那个一。
     这里我结合上文弧论对此过程做如下理解:
     婴孩的出生时的感觉是否是绝对之相对,即存在的第一次潜规则;而成长以后产生分别识,即思维理性抽象认知,而通过各种认知,对自己原为一的感觉进行分别,将其分成了七情六欲,而此时理性思维对原为一的感觉进行了第二次潜规则;禅者说通过静心,回归到婴孩的状态即是要从两次潜规则之后,回到第一次潜规则后的状态,即最大化的回到婴孩般的感受性的一态;即一,即无我,即空。(而这种感受通常被成道者称为道的滋味,天人合一)
    通过弧理论,是否是在说:物质观是相对之相对,即把理性与感觉相对,而弧论则是绝对之相对,这里弧的认知与存在的关系   与   前述婴孩般全同的感觉与存在的关系   是否是同等地位的?

引用
   譬如“形而上”(Metaphysics)这个概念。基本意思是存在的或自然的之后或之上。
传统上,形而上学试图用尽可能宽泛的措辞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
1、根本上有什么存在?(What is ultimately there?)
1、它是什么样的?(What is it like?)


    弧是否是回答根本上有什么存在,而禅则是体验它是什么样的(即存在的最高感受,即一)

     对于佛教,如果他们的“道““无我”无法传递,则其内观法或者禅宗的参禅法乃属无稽之谈,然似乎确实有着这样的传承,即冥冥之中确实能通。
    我想了解,在弧看来,弧与佛的关系为何?是二者一体两面?弧的最终追求的体验最大化是否是佛的体验或等同?还是弧更超越之?
论述不够严谨,对于一个尚处弧论的门外汉,我也只能知我,尚不能知弧;我虽不知,然弧人知之,敢问弧人怎看?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抱歉,对于佛、禅也是门外汉,仅有些许了解。谈几句粗浅心得供交流吧。

先说一下禅修:
是比提童之心以无序,相拟于共形。“纯天然”,无畸变,称之乎“原初态”。故无忧虑。随着成长,其历复杂,交互沉积,无序渐变,其律自生,曰“识”而主言行,惯其长性。“分别识”当二开,一是指自心对外部事物的分别,一是指自心与他心之间的分别。其“别”乃生时之苦源。何以消其苦而乐恒?就需要消除这些“别”。禅修的目的不是求原空之童心,而是净其欲,修其别,追求更高层面的一种无序,重塑分别识之后的无识界。禅修的目的,一般而言,也就是修脱色界而求根本定。我还是我,只是不同我。修在“识”之后,无识也就无需其修。

换成弧的说法,就是一个原生单一的电态,随着其时空连续而渐变为某一特定的多元化复杂簇。若想回归,就需要修边除毛,化繁于简,沐然天纯。

再说一下佛信:
佛家的苦不同于禅家。佛家之苦根指的是人性之二元性,所谓罪孽的原生性,无常也。因二元相极,故三世轮回,是分往生、今世、来生。自心取向,可明,可无明,如此决定了其苦其乐。何以脱苦?佛信是首要的,强调的现世修,是过程中的修,以求断除无明而永生。佛心更多的在于告诫和引导自心所向,修在“其中”。

换成弧的说法,就是能阶生电,其为极间态,无常态。或聚缩于磁(恶报),不断轮回;或发散于光(善报),摆脱现世轮回。何以从?向佛长修是也。

禅修和佛信,其苦有别,一曰有识苦,一曰无常苦。二者殊途同归,最终求的都是超越色界(物质界)以解放自性(忘我、空我)。


关于弧与禅修、佛信之间的相互定位关系,不敢妄言。还是各从其自心道的好。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0-7 09:52 , Processed in 0.5683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