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即将以史上最近距离“触摸”太阳!| 附直播地址

[复制链接]

5917

主题

6625

帖子

7185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即将以史上最近距离“触摸”太阳!| 附直播地址[color=rgba(0, 0, 0, 0.298)]


原创:徐文慧
科研圈
今天



2018 年 8 月 11 日 ,NASA 将于北京时间 15 点 33 分发射筹备了 8 年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驶向太阳。科学家们将以史无前例的近距离,观察这个给予我们光和热的大火球。北京时间 15 点,NASA TV 将对此次发射进行直播,直播地址: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public

编译  徐文慧
编辑  魏潇

帕克太阳探测器以现代太阳风和磁重联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尤金·纽曼·帕克(Eugene Newman Parker)的名字命名,将在发射 7 年后到达史上人类距离太阳的最近位置——距离太阳表面仅有约 600 万千米,开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阳活动的源头采样。

而遥远的太阳之上,正上演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幕:越是离开炽热表面,大气越是违背逻辑地持续升温。

从 5,000℃ 的太阳表面出发,向外 1600 公里到达色球层,温度缓慢上升至 7000 多摄氏度;而再往外 400 公里,到达太阳的大气最外层日冕(corona),温度则会卯足了劲儿地上升,直到百万多摄氏度——在这里,矛盾出现了:太阳的能流来自于内部的热核反应,从太阳中心一直往外,温度应该是一路降低的。

日冕的反常剧烈增温之谜,发现至今已 70 多年,仍然是天体物理学中极为重要且悬而未决的问题,被称为日冕加热问题(coronal heating problem),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太阳和恒星大气动力学过程的理解。

阴雨或是晴云,从地球上的我们看来,太阳似乎永远都是一个模样,不曾改变过外观。若能将目光拉近,你会发现,这颗我们最亲近的恒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戏剧化的生命演化。它的表面动荡不安,强烈的辐射喷涌爆发,溅射到太阳系的每个角落,成为破坏无线电通信、伤害卫星和宇航员、干扰电网的凶手。

而在表面上方的日冕中,等离子体充斥,气体因温度极高而分离成离子和自由电子流,并向外形成太阳风(solar wind),这种超音速等离子体流最终渗入整个太阳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了解19世纪天文学家如何在日食期间首次发现这一谜团的证据,以及科学家们今天认为可能解释它的理论。
视频来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Joy Ng


拥有150年历史的谜团
在复杂的观测仪器和宇宙航行之前,从地球上研究日冕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全日食期间观测太阳周围的朦胧光晕。我们对日冕的大部分了解,都要感谢月亮在日全食期间阻挡了太阳耀眼的面庞。

1869 年的日全食,一条奇怪的绿色谱线引发了一个令科学家们困扰了 150 年的难题。

不同的元素电子跃迁释放出的能量波长不同,对太阳发出的光进行光谱分析可以识别其成分。而这条奇怪的绿线,无法对应任意一种地球上的已知元素。在当时,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甚至命名为“癚”(读音dàn,coroniu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照片是在2017年8月21日的日全食期间,在俄勒冈州马德拉斯拍摄的。
图片来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Gopalswamy

七十多年后的 1941 年,瑞典物理学家本特·埃德伦(Bengt Edlén)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这道奇怪的绿线并非来自新元素,而是来自再普通不过的铁。不同寻常的是,这里的铁因过热被电离了 13 次,铁原子丢失了一半的电子。如此高电离程度的发生,日冕温度只有达到上百万摄氏度才能达成——这就是当代天文学的八大难题之一:日冕加热问题

解释了蒙娜丽莎般绿色谱线的来源,天体物理学家们陷入了更深更复杂的谜团中。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Ann Arbor)的太空科学家,帕克太阳探测器上“太阳风 α 电子和质子调查”(Solar Wind Electrons Alphas and Protons Investigation,SWEAP)这一仪器组件的首席调查员贾斯汀·卡斯帕(Justin Kasper)说:“日冕加热问题涵盖了好几个相关的谜团。首先,日冕如何迅速升温?其次,加热是如何持续的?不同的元素又如何以不同的速率加热? ”

为了了解炽热的日冕背后的秘密,科学家们用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从高分辨率的观测仪器和复杂的模型,到全天候观察太阳的宇宙飞船,却都没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毕竟我们离日冕太远了,足足隔了 1.5 亿公里,太阳风到达近地的航天器需要 4 天之久,其间难免混入其他颗粒,失去原本的模样。

这就是我们需要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理由:它将飞越日冕,探寻其运作的线索,为科学家提供解决日冕加热问题的机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太阳表面上方,等离子体缠绕的日冕延伸数百万公里,最终,它继续向外作为太阳风,即超音速等离子体流渗透整个太阳系。
图片来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Lisa Poje/Genna Duberstein

如果能深入日冕,帕克太阳探测器就能收集到刚刚加热的新鲜粒子,消除 1.5 亿公里旅途的不确定性,呈现给科学家们有史以来最准确的日冕测量值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太阳物理学家、负责帕克太阳探测器项目的努尔·拉乌夫(Nour Raouafi)表示:“我们意识到,在发送探测器对日冕本身进行测量之前,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解决日冕加热问题。”

向太阳进发的想法其实很早就有了,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来设计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航天器,同时也明确了所需要的数据。日冕加热这个终极问题需要万全的准备。


解释日冕的秘密
关于日冕加热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可能解释——从 70 年前的太阳表面附近湍流产生声波向上传播加热,到现在被学界主流认可的两大理论——但一切仍需要更确切的观测数据来考核。此次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将测试两种主要理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NASA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合作的日出卫星(Hinode)拍摄的特写:太阳对流或沸腾运动在右侧形成一个小的太阳黑子。
图片来源:NASA / JAXA / Hinode

理论一:电磁波加热机制。太阳光球附近的湍流运动激发一定频率的波向上传播,波动携带的能量在色球层和日冕中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现加热。最重要的加热波动模式之一被称为阿尔芬波(Alfvén wave),简单来说就像海浪加速冲浪者驶向海岸。

理论二:纳耀斑(nanoflare)模型。太阳表面时刻都在发生的纳耀斑活动会释放能量,传递热量到日冕实现加热。纳耀斑是相比于太阳耀斑远小得多的磁场重联过程爆发产生的,太阳表面上的各种对流运动带动磁力线产生剪切、汇聚、扭曲等运动,会在太阳色球和日冕中激发各种尺度的磁场重联。

许多科学家认为两者都可能参与加热日冕,引发纳耀斑的磁场重联也可以发射阿尔芬波,然后进一步加热周围的等离子体。

NASA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太空科学家埃里克·克里斯蒂安(Eric Christian)说:“我们就要接近真相了,帕克太阳探测器也会以太阳自转的速度绕太阳运行,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观测,日冕加热的过程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见证面纱背后秘密
此次航天器携带的 4 个仪器组件中的 2 个将用于研究日冕加热问题,分别是 FIELDS 和 SWEAP 。

FIELDS 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团队领导研发,将直接测量太阳大气中的电场和磁场,了解加热太阳风的湍流冲击、电磁波和磁场重联。

SWEAP 由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天文台(Harvard-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主导研发,将收集热等离子体本身的数据,统计太阳风中的电子、质子和氦离子这些最丰富粒子的数量,测量它们的温度、加热后的速度以及移动方向。

“我们有机会把温度计固定在日冕上,直接观察温度上升。”戈达德的太阳科学家尼克伦·维亚勒(Nicholeen Viall)表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帕克太阳探测器将穿过太阳日冕,追踪能量和热量如何穿越大气层。
图片来源:NASA / Johns Hopkins APL

FIELDS 的首席研究员斯图尔特·贝尔(Stuart Bale)说:“我很确定当我们得到第一轮数据时,我们会看到太阳附近低海拔地区的太阳风是尖锐而冲动的。”贝尔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

如果阿尔芬波是日冕极端高温的成因,FIELDS 将检测这些波的活动;由于较重的离子以不同的速率加热,不同类别的粒子会以特定的方式与阿尔芬波相互作用,SWEAP 将描述这些粒子的作用方式。

如果纳耀斑主导加热机制,加速粒子会相反的方向射出,这是磁场重联的明显迹象;FIELDS 和 SWEAP 也将检测磁场快速改变并加热周围等离子体的发生部位。


太阳之旅的无尽宝藏
太阳科学家们的兴奋溢于言表,天体物理学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时刻就在眼前,帕克太阳探测器让他们真正有机会,揭开 150 年来困扰他们的日冕加热问题的神秘面纱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科学家将更深入地了解整个宇宙空间事件的动力学。太阳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了解远处的其他恒星,特别是那些也类似太阳的恒星。对等离子体基本物理学的更深理解,也能引申到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如星系团或黑洞周围。

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伟大发现。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的太阳之旅,将人类的好奇心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阳系区域,它的每次观测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宝藏。

*NASA TV 将于北京时间 15 点对此次发射进行直播,直播地址:

原文链接: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8/nasa-s-parker-solar-probe-and-the-curious-case-of-the-hot-corona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DznWBvPoP25F7v3ikJ5i5g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5-10-2 14:59 , Processed in 0.7138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