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奇怪的星云向外看,又重生了?

[复制链接]

5917

主题

6625

帖子

7185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奇怪的星云向外看,又重生了?[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博科园
天文物理
[color=rgba(0, 0, 0, 0.298)]3天前
[color=rgba(0, 0, 0, 0.298)]


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宣布,濒死恒星的星云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外观,这可能是我们的太阳的最终命运。四年前,来自西班牙格拉纳达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学家Martin Guerrero发现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一颗恒星爆炸的壳状残骸(被称为行星状星云)看起来像是由内而外的,在一次罕见宇宙事件中似乎是新生的。Guerrero说:我在西班牙美丽的拉帕尔马岛(La Palma)一个望远镜前,反复拍摄行星状星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行星状星云HuBi1的彩色合成图像显示了一个低激发的内壳层和一个高激发的外壳层,有效地看起来是由内而外的。图片:Nature Astronomy (2018)/M. Guerrero et al.

博科园-科学科普:当格雷罗第一次看到行星状星云HuBi1时,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在高电离滤光器中制作了这幅图像;看到了一些形状,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但后来事情变得出人意料。在低电离阶段图像是完全疯狂的,所以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很困,用错了滤镜!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天文学家布鲁斯·巴里克(Bruce Balick)说:在所有行星状星云中都会发生电离作用;这是一种现象,能量中心恒星的辐射会将尘埃和气体中的原子中的电子剥离。在几乎所有情况下,离强光源更近的原子,其电子被剥离的数量,可能比离光源更远的原子还要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行星状星云有圆形的壳状形状,一个例子是ngc6818,也被称为小宝石星云,在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图片:ESA/Hubble & NASA

但是HuBi1在外壳形状的外边缘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高电离,而在中心附近表现出低电离。在更多科学家加入到其他的实验中,比如恒星进化模型,Guerrero和他的团队将HuBi1拼图的碎片拼在一起。为了解释,格雷罗用了一种水果。想象一下,行星状星云的恒星中心就像一个苹果。所以大部分的苹果都是果肉,果皮很薄。想象一下,恒星,这个苹果,主要是碳和氧。
这种内部材料永远不会达到碳和氧开始融合的压力和温度……所以非常稳定。然后,格雷罗讨论了这个天文苹果的表皮。皮是氢和氦,在80%到90%的情况下,什么都不会发生:在这个阶段,恒星通过燃烧恒星表面的氢获得能量变成氦。但是在大约10%或15%的情况下,这个氦层会达到临界质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环状星云,图片:AURA/STScI/NASA

在这个临界质量下,氦会开始燃烧,它会通过融合三四个氦原子来产生碳和氧原子。有趣的是,因为这发生在恒星的表面,这是一个非常爆炸性的事件。所以一旦氦开始产生碳,温度和压强就会增加这些张力就会爆炸到太空中去。这是一波碳物质,现在被喷射到太空中,这是一种冲击——加热星云外缘的原子,赋予它重生的外观,重新组合新的原子。在Guerrero的例子中,苹果的中间部分没有意识到苹果皮正在裂开。研究小组提出,事实上,中心恒星正在迅速衰落:在46年的时间里,光学亮度持续下降了10级,Balick称之为“神奇”!研究人员确定,这颗恒星曾经有大约1.1倍的太阳质量,并推断HuBi1可能是50亿年后太阳死亡的一个例子,这项新研究发表在8月6日《自然天文学》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uBi1中心恒星IRAS 17514的长期分光光度演化,这张图是从1996年7月到2017年5月的观测数据中得出的,显示了这颗恒星的亮度正在迅速下降。图片:Nature Astronomy (2018)/M. Guerrero et al.

博科园-科学科普|文:Doris Elin Salazar/Space|参考期刊文献 :《Nature Astronomy》
博科园-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5-10-2 00:37 , Processed in 0.6591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