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除了亚洲蹲和蒙古褶,它也是我们的种族天赋?来,接吻相认

[复制链接]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除了亚洲蹲和蒙古褶,它也是我们的种族天赋?来,接吻相认[color=var(--weui-FG-2)]

[color=var(--weui-FG-2)]vicko238
果壳 [color=var(--weui-FG-2)]2023-03-06 00:00
[color=var(--weui-FG-2)]

舔一舔你的上门牙内侧,是不是感觉左右有楞,牙面也有点凹?当舌头从内侧划过两颗门牙,是不是像经过了一个“m”型路线?可能你天天舔门牙,不觉得两边有楞有什么奇怪。但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人的上门牙内侧是平的,根本没有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门牙牙冠铲形门齿评分表。面对我们的是舌头那侧,这幅图省略了牙根,但牙是有椎状牙根的。从左到右表示由无到轻度、再到重度,看你大概是几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门牙有楞,有何特殊?

实际上,这些左右有楞的门牙,只在东亚人和北美印第安人中有特别高的出现率。

因为西方人、非洲人、东南亚人、太平洋岛屿人等人口中基本看不到这类样貌特殊的门牙,所以这种内侧有楞的门牙干脆成为了东北亚人民的特征之一。没错,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迁徙到美洲大陆去的,与现代东亚人分家不到3万年。学术界给这种牙齿扣上了正经名字,叫做“铲形门齿”,因为它内凹的造型像个铲子。

有时候,人们会把这种门齿和内眼角蒙古褶称为蒙古人种的特征。但随着对现代人起源研究的不断细化,我们所发现的古代人类迁徙、融合的线路越来越复杂,无法用单一几个地区来统一概括发源地。所以现在人类学界正尽可能地避免以几个种族来划分人群,反而强调地理格局。在这里,我们暂时说“铲形门齿”是东亚人和美洲原住民的高频特征

铲型门齿,从何而来?

为什么别人都没有铲型门齿,但我们有呢?因为基因变异啊!

为什么这个变异扩散广泛且持久呢?毕竟,不仅东北亚人有,美洲原住民也有,所以这个基因变异很可能在他们迁到美洲前就出现了。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变异导致了选择优势,让东亚居民更适应当地环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因变异导致了选择优势!

优势?难道门牙有楞便于吃饭吗?不,根据现在的研究,这个变异和吃没有关系,和牙齿本身也没太大关系。门牙长楞只是搭上了基因变异的顺风车,祖先根本不care。我们的基因很忙,很多事情都要找到同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影响多项生理特征,这称为多效性。与“铲型门齿”相关的就是一个具有多效性的基因。大概3万年前,它在大约现在的中国中部发生变异,名字叫做外异蛋白A受体基因,变异后简称为EDARV370A基因型,在东北亚和北美原住民中有很高的出现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EDARV370A基因型(饼图黄色)在现代世界各地的出现频率,可以看到东北亚一片黄。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这个基因型除了让牙齿更像铲子,还影响了许多事情,包括增加汗腺和皮脂腺、增加乳腺、加粗发干

选择优势,如何体现?

乍看之下,这些油腻腻的腺体是不是有些不讨喜?实际上,东亚人祖先获得选择优势的功能就在这里面。至于到底哪一个才是终极答案,研究者们给出了不同的假说,包括排汗说、保湿说和最新出现的增加维生素D说。

为了排汗

东亚的夏天,经历过的非洲人民都知道,热,闷热,比非洲还热!这样的夏天,排汗不畅快怎么行?会中暑,会宕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电风扇?不存在的!

而且,古代人比现代人更惨。我们可以改造环境,古人不仅改造能力有限,还要外出采集狩猎。农业历史很年轻,大概一万年左右。在此之前,人类都要长途跋涉找食物,每天的运动量都能占领现代人的封面。所以一旦排汗不够、身体过热就很危险了,可能连营地都回不去。在林草丰美的夏季,如果有更多的汗腺,从而成功排汗、增加行动能力、获取资源,那就很有选择优势了。

但是,这个假说有个问题——3万年前真的热到要变异吗?地质信息表明,在3.2万年前一段湿暖期结束后,从3.2万年开始的1.7万年,气候转向干冷,史称“最后盛冰期”,听着就很冷。当然,冷是相对的,这一万多年也不会一直冷下去。至于在那段时间,增加汗腺到底是不是选择优势,还需要更精确的古DNA信息和气候资料来支持

为了保湿

有夏天就有冬天,有考虑散热的就有考虑抗冻的。经历过北方冬天的人都知道,冷风刮过像刀割,少抹了擦手油就长冻疮。所以,在一年四季除了夏天都干燥的东北亚大地,保湿非常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寒冷的冬季需要保湿|电影《闪灵》

我们的皮脂是天然的润肤霜。皮肤是健康防线,而皮脂是防线的防线。皮脂除了能抗衰老,还能让皮肤保持滋润、杀死有害细菌、避免干裂及潜在的外伤感染。所以说,别老嫌弃脸油头油,如果一点皮脂都没有,那么冬天只能靠眼泪来保湿了。

想象一下,古人没暖气也没加湿器,只能在冰天雪地里点个篝火。如果皮肤不好,长了冻疮,一动都不得劲,冬天也不能碰水,那就没法叉鱼也没法采集狩猎了。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古人过得还不如纽约皇后区的彼得同学,怎么就不能靠变异增加皮脂腺了呢?皮脂腺一增加,皮肤的保湿能力增强,就能用柔软的皮肤和四肢活过冬天,这是多么重要的选择优势啊!

为了增加维生素D

这个假说来自一篇复杂度令人头秃的文章,发表在2018年5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篇文章的论点一般人联想不到:乳腺增加与维生素D摄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乳腺增加到底与维生素D摄取有什么关系啊?

维生素D非常重要。可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广告里说维生素C美白、维生素B改善情绪,为什么却没有维生素D的广告呢?这是因为,只需要阳光照射,人体就可以合成这种必需营养素。但如果照射强度不够,人体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则会影响免疫功能和钙质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严重的代谢和免疫问题,例如小儿佝偻病和成年软骨病。

世界之大,还真有人得不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这就是高纬度人民的生存问题。半年都见不到正经的天亮,大部分紫外线又在斜穿大气层时被吸收了,维生素D岂不是要断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维生素D断供可该怎么办?

这时候,自然母亲又慈悲为怀地伸出了橄榄枝。第一个方向是增加紫外线的吸收。皮肤中能“抢走”紫外线的黑色素之流,反正用处不大,就不要了!于是发生了变异,一部分古人类肤色变浅。第二个方向里则没有出现减少皮肤色素的基因变异。2万年前,东北亚大地与现在北美的阿拉斯加相连,形成一片广袤的陆桥,称为“白令陆桥”。桥下是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里的海鱼正好富含维生素D,就算没有海鱼,动物肝脏也是极好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绿色为白令陆桥的大致范围,此时的白令海峡是不存在的。黑线标出了现今的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范围|Scott Elias/www.nps.gov

成年人吃肉不在话下,可婴儿怎么办?白令陆桥纬度接近北极圈,半年不见阳光。为了发育,婴儿只能从母乳中获取维生素D,而这还是得靠基因变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正是这种基因变异增加了东北亚母亲乳腺导管分支,与身体里调节血脂水平的基因共同作用,最终增加了母乳中维生素D和脂肪的含量,让婴儿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中也可以顺利成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因纽特人|Jean Paul Lefret/caos18.com

以上这些假说都各有道理。也许EDARV370A基因型为各种因素都增加了选择优势,也许又会有新研究对这个基因变异提出不同的解释,这都令人期待。同时,这个基因型也不会是对铲形门齿的唯一解释,比如它无法解释早于3万年的东亚材料,因而对铲形门齿的研究还会继续下去

现在舔舔你的牙齿,是不是感到很特别呢。有对象的也可以舔舔你对象的上门齿内侧,每个人的牙齿都是不一样的哦。

参考文献
1. Environmental selection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on the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vitamin D and fatty acids through breast milk http://www.pnas.org/content/115/19/E4426#ref-30
2. Did last ice age affect breastfeeding in Native Americans?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4/180423155057.htm
3. Modeling Recent Human Evolution in Mice by Expression of a Selected EDAR Varian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0092867413000676
4. A Common Variation in EDAR Is a Genetic Determinant of Shovel-Shaped Incisor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0002929709004029
5. Enhanced Edar Signalling Has Pleiotropic Effects on Craniofacial and Cutaneous Glands.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 ... ournal.pone.0007591
6. Application of Dent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Medical-Legal Identification: Sexual Diagnosis in a Portuguese Population. http://www.heraldopenaccess.us/f ... Population.php#tab4

作者:vicko238编辑:Fangorn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0-31 17:15 , Processed in 0.3274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