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论坛
标题:
本想寻找快速旋转的双星,却意外发现了新型的脉动星
[打印本页]
作者:
Arcman
时间:
2019-8-11 00:58
标题:
本想寻找快速旋转的双星,却意外发现了新型的脉动星
本想寻找快速旋转的双星,却意外发现了新型的脉动星
[color=rgba(0, 0, 0, 0.298)]
From:
不二北斗
原理
1 week ago
1.
恒星发出的光,
蕴藏着许多关于它的秘密。
科学家通过分析这些收集到的光,
可以推断出许多的信息。
颜色,揭示了恒星表面的温度,
以及内部及其周围的元素。
亮度,则与它的质量相关。
对于许多恒星来说,
亮度是会波动的,
就像闪烁的烛光一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一颗死去的巨星残骸环绕着一种热亚矮星。
| 图片来源: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最近,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一种新型的
脉动星
,
每隔5分钟,
这种脉动星就会发生一次亮度变化。
2.
其实对于恒星来说,
“脉动”这一概念并不稀奇。
许多恒星都会规律地脉动,
甚至包括我们的太阳在内。
只不过,太阳的脉动强度非常小。
对于典型的脉动星来说,
温度和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能导致亮度发生10%左右的变化。
这些脉动揭露了恒星的内部属性。
3.
新的发现源于一场意外的惊喜。
天文学家原本想要利用巡天技术
兹威基瞬变设施
(ZTF)
来
寻找
周期小于一小时的双星系统。
结果,他们却捕捉到了四个
能在短短几分钟内
发生巨大亮度变化的目标。
经过后续的数据分析,
他们证实了这不是双星系统,
而是脉动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TF在不久前发现了罕见的死亡双星共舞。详见:
《它们旋转的太快了》
。
| 图片来源:Caltech/IPAC
4.
新型的脉动星属于一种
热亚矮星
。
亚矮星是一种亮度低于主序星的恒星,
直径约为太阳的1/10,
质量约为太阳的20%~5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恒星分类:纵轴代表恒星的光度,横轴代表温度。其中大部分恒星都属于主序星(main sequence)。
| 图片来源:UF StarFleet Wikipedia
已发现的热亚矮星脉动星有两类,
一类温度约高于28000 K,
周期长度仅为短短几分钟;
另一类温度约低于28000 K,
其脉冲周期从45分钟到两小时不等。
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已知的脉动星名为
蓝色大振幅脉动星
(BLAP)
。
5.
新型的脉动星有着
与BLAP相似的振幅,
以及与热亚矮星相似的光谱特性和脉冲周期。
其温度高达32,000 K,
比太阳的温度要高得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型热亚矮星。
| 图片来源:Cambridge University
6.
这是令天文学家惊喜的结果!
在此之前,
没人能想到有这样的恒星存在。
但现在仔细想想,
它们倒是很符合主流的恒星演化模型。
由于它们的质量较低,
因此其生命之初很可能与典型的太阳恒星类似,
氢会在核心聚变成氦。
在耗尽核心的氢之后,
又会膨胀成红巨星。
在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恒星会在此过程中达到它们的最大半径,
并且开始在核心聚变氦。
然而对这些新的脉动星来说,
在氦的温度变得足够高、密度变得足够大之前,
它的外层物质可能就已被伴星“偷”走了,
因此不会出现氦的聚变。
过去,
热亚矮星几乎总是与会变成红巨星的恒星有关,
它们的核心会聚变氦,
然后再被伴星剥离。
而新的发现则表明,
在这个群体中,
含有不同类型的恒星,
其中有的会发生氦聚变,
有的则不会。
7.
通过恒星的脉动,
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出它们的质量与半径,
并将这些测量值与恒星模型进行比较。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ZTF这类巡天探测的帮助下,
天文学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新的发现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通过捕捉到遥远的恒星在短短几分钟内出现的脉动,
让我们对恒星的演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洞见。
未来,
相信这些巡天探测还会带来更多的意外惊喜。
参考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b263c
https://www.news.ucsb.edu/2019/019571/star-light-star-bright
欢迎光临 弧论坛 (http://www.arci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